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745篇
科学研究   254篇
体育   44篇
综合类   77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265篇
  2013年   315篇
  2012年   403篇
  2011年   472篇
  2010年   344篇
  2009年   370篇
  2008年   558篇
  2007年   268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某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比例(教学中,学生通过简短的户外测量活动,可生成这一结论),生产实践中常常运用这一原理测算物体的高度,但有时物体的投影不一定恰巧落在地面上,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就有所变异.下面我以五四制初中《几何》教材第二册P156例3为例,将此题"击"活,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102.
打点计时器是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一种装置,它可将物体的运动信息记录在纸带上,而用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的速度、加速度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重点,其实能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装置除了打点计时器外还有一些与其功能相同的装置,我们将它们叫做类打点计时器,下面通过例题来说明它们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3.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49页。目标定位:1.在解决一一间隔排列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用建模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体会解决一一间隔排列问题的思想方法。2,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探究一一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4.
太阳每天都东升西落,它给我们带来了光明、温暖,还为我们提供所需要的绝大多数能源(除原子能和火山、地震、潮汐以外,太阳能是一切能量的总源泉).没有太阳,地球上将没有任何生命.太阳有这么大的作用,天上能不能出现多个太阳呢?如果出现多个太阳,地球上的生物会怎么样呢?  相似文献   
10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4-55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活动情境,让学生经历测量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2.在观察、思考、操作  相似文献   
106.
1.提出问题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越大,那质量随体积变化有什么样的具体关系?2.猜想与假设同一种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成正比.3.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取体积不同的水,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和体积进行探究.4.进行实验及收集证据(1)选取实验  相似文献   
107.
用两个熟悉量相除的方法定义一个新的量,是物理研究的重要方法.用路程与时间相除得速度,我们探究了运动物体的特性.学会了测量质量,又能测算体积,用这方法就能对材料的属性作一些探索.物体的质量除以体积用密度来定义,密度就是一个新的物理量.从密度概念形成的方法去理解,密度是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公式ρ=m/V.理解密度并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是八年级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8.
学习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以后,不少同学总是误认为看到的物体是光亮的,就是发生了镜面反射;看到的物体是昏暗的,一定是发生了漫反射.造成错误的原因是没有完全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概念.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我们先通过下面的实验  相似文献   
109.
自宇宙诞生起,宇宙万物就不可避免地要与速度联系在一起,所有的天体都在以各自的速度不停地运动着;从自然界出现生物起,所有生物的生存、发展与进化都必然地要与速度联系在一起,虽然当时不可能出现速度一词,但自然界万物都在时刻地经历着、感受着速度.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  相似文献   
110.
人的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将这种刺激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人们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