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18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98篇
教育   55983篇
科学研究   1925篇
各国文化   51篇
体育   532篇
综合类   766篇
文化理论   87篇
信息传播   2135篇
  2024年   485篇
  2023年   1657篇
  2022年   706篇
  2021年   1317篇
  2020年   1349篇
  2019年   1585篇
  2018年   688篇
  2017年   1399篇
  2016年   2058篇
  2015年   3065篇
  2014年   6265篇
  2013年   4792篇
  2012年   5069篇
  2011年   5336篇
  2010年   4401篇
  2009年   3640篇
  2008年   3690篇
  2007年   2813篇
  2006年   2071篇
  2005年   2088篇
  2004年   2085篇
  2003年   1982篇
  2002年   1400篇
  2001年   712篇
  2000年   441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薛仕刚 《中学生物学》2005,21(2):61-61,64
今年暑期本人参加了省级生物新课程培训,学习生物新课程目标定位问题,探究性、研究性、教学方法运用注意事项,明确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十大主题以及评价体系.经过近两个月对新教材的摸索、研讨、试验,我对新课程背景下的生物学习观,大体上有了粗浅认识.本文就从"四性"方面来谈一下如何加强新课程的生物学习.  相似文献   
62.
新课程实施以来,南京市的初中数学教师和其他地区的数学教师一样,经历着新课程的洗礼,也发生着许多变化,重视“问题情境”就是其中的变化之一.虽然与新课程同行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精彩的教学案例,但常态下“问题情境”设计中的问题,以及研究课设计、教学案例评比、教学能力调研中的“情境”问题,引起了笔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63.
创设情境就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小学自然课的科学性、实验性和通俗性,为我们进行情境教学提供了极好的条件。我在多年的自然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创设适合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教学情境,对活跃课堂教学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64.
传统的《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偏重道德理性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主体的道德实践能力培养,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模式,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实现学生主体性学习和教师主导性教学的有机结合,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5.
在新课引入中,可用浅显易懂的实例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例如,在进行初一平面几何“引言”部分教学时,首先利用投影片展示一组千姿百态的几何图形,使学生兴趣盎然。然后提出问题,几何主要是研究什么呢?学生有的说是图形,有的说是面积……这时教师把一只装有蓝色的并有气味的液体的玻璃杯放在讲台上说:“我们来听听三位老师的对话。  相似文献   
66.
栾芳 《现代语文》2004,(11):18-18
在文学史上,有许多文人为了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常常借助于描写一个理想的世界来反衬.而在文章的构思模式上也常常是采用从"现实"到"理想境界"最后又"回到现实"的构思模式,用理想境界的美好来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由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来反衬对现实世界的厌恶."现实--理想--现实"的构思模式在反映现实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方面,发挥了特有的效果.现就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来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67.
68.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我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相似文献   
69.
运动直觉的理论建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初步建构了运动直觉的理论,提出了一些观点与认识,如:1)运动直觉是个体在复杂的运动情境中,根据有限的信息,对问题进行直接地和迅速地解决的思维.2)运动直觉具有直接性、快速性、或然性、情境性、运动水平差异性、信息受限性和直觉过程伴随着对结果正确性的自信心等特点.3)运动直觉是独立的直觉的下位概念,是认知技能的较高水平,在运动思维中占有着独特的地位.4)运动直觉存在着运动水平差异、个体差异和项群差异.  相似文献   
70.
由于少年儿童的阅历浅,头脑中的疑问多,爱问“为什么”。因此,科学课教师要在读懂课程标准、读懂教材的同时,尽量“读懂”学生,要根据一般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尤其要根据所教学生的情况和特点,精心设计出学生喜爱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踏上科学探究学习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