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1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1篇
教育   10066篇
科学研究   248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02篇
综合类   136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28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595篇
  2013年   544篇
  2012年   644篇
  2011年   948篇
  2010年   839篇
  2009年   849篇
  2008年   994篇
  2007年   735篇
  2006年   635篇
  2005年   703篇
  2004年   496篇
  2003年   629篇
  2002年   535篇
  2001年   456篇
  2000年   554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笔者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就“导入”这一课堂教学环节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归纳如下.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102.
give是个及物动词,意为“给”、“送给”,后面可以跟双宾语,即give somebody something。如果要把直接宾语something提前.那么要在间接宾语somebody之前加上介词to,即give something to somebody。例如:  相似文献   
103.
give是个及物动词,意为给、送给,后面可以跟双宾语,即givesomebody something。如果要把直接宾语something提前,那么要在间接宾语somebody之前加上介词to,即give something to somebody。例如:He gave me an interesting book yesterday.昨天他给了我一本  相似文献   
104.
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必然蕴含着与之相适应的科学思想。通过"归纳思维方法"与"数学归纳法"的分析解读了数学归纳法的思想精髓——"无限递推思想",揭示了无限递推思想模式的教学演绎规律,用生活中的案例和生活化的语言加以直观描述,用图式化的语言加以提炼,再用数学化的符号语言准确表达,促使学生对这一数学思想模式的直观感受、理解、感悟、过程参与、事后升华,形成无限递推的数学思想模式,直到掌握并应用到微积分学的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105.
近年来随着语言意义的不断发展,汉语数词"二"的语义也得以丰富,并且使得原本以数词词性为主的"二"向动词和形容词词性侧重。这一转变不仅使"二"突破传统用法,更使得其词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因此,对于"二"的探究很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6.
刘庆 《考试周刊》2011,(86):106-107
本文对介词的功能,如表示“物体的运动”,“除去”,“方式、方法、手段”等加以解释和适当总结。  相似文献   
107.
顾红兵 《考试周刊》2011,(30):103-104
当我们陈述了一个事实,而又不是很有把握,就可以在陈述句后加一个简短问句,这在英语中称为反意疑问句。反意疑问句是疑问句的一种,常见于我们的口语及日常对话中,主要是由"陈述句+附加疑问"这两部分构成,如前一部分为肯定形式,后一部分通常用否定形式,前一部分为否定形式,  相似文献   
108.
英语中,有些句子从结构和形式上来看很相似,但在意义和用法上却有很大差别,使用时容易出错。现结合各地中考试题,将易混易错的句式、句型考点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9.
一、be going to的用法be going to是一个固定结构,相当于一个助动词,尤其在口语中可用来表示一般将来时。be going to结构中的助动词be随主语的人称和数的变化有三种形式,即:am,is,are。当主语是I时用am;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用is;当主语是其他人称时用are。例如:  相似文献   
110.
教学经验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它是教师个体的实践性知识,具有情境性、个体性与隐性等特征。在基础教育领域,教学经验对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现教学有效性及推动校本教研变革具有毋庸置疑的价值。现实中的教学经验是零散的、隐性的存在于教学现场中,走进教学现场并对蕴含典型经验的教学行为的归纳、提炼,是实现教学经验外显化、公共化与系统化的重要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