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2篇
教育   217篇
科学研究   2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51.
夏佩尔在批判逻辑经验主义的绝对主义和受历史主义影响的费耶阿本德、库恩的相对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开放的、系统的发展观。本文力图论述夏佩尔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批判,并且剖析他对过程性的“理由”等一系列科学观念的理解,进而在如此的批判和剖析的过程中阐明夏佩尔所主张的科学哲学观。  相似文献   
152.
以1976年为界,20世纪60年的中国文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中国文论中绝对主义占据主导地位,第二阶段走上相对主义道路.绝对主义强调单维与绝对,否认真理的相对性.相对主义特别是极端相对主义夸大事物与认识的相对性,模糊事物界限,否定客观的是非标准.两者对于中国文论的发展都是不利的.中国文论应走多元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3.
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从庄子及其文本诞生的那一天起,庄学研究一直是个热点,这与"<庄子>是一个常解常新的文本,建基于否定-超越的本体论、建基于怀疑和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及其哲学视野的开放性、语言方式的暗示性有关"[1];也与其人文精神慰藉着一代又一代文人学士的心灵,被一部分人当作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有关.这些特点,注定了庄学研究不可能"一语道尽",而只可能是"一言难尽".  相似文献   
154.
本文探讨了多元文化教育的实质及其目标,对民族地区多元文化教育在民族教育发展中的地位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当前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诸多误区,并时多元文化教育下民族地区教师的文化品性及其培育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5.
刘静 《江苏教育》2014,(6):16-17
"以学定教"的教育范式,过度强调学习者的中心地位,将知识权相对化,削弱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影响教育教学质量。重视教师在判断学生能力、构建学习情境、提供经验等方面的作用,有利于教师重建自信,树立正确的课程意识,抵制文化相对主义的侵蚀,推动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6.
真实,是新闻人永远的向往,辩证唯物主义者始终坚信,世界是实在的客体,人类的意识是能够反映它的,所以笃信新闻的真实性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更是可能的。但包括认识相对主义思潮在内的一些西方哲学思想则认为,人们是以符号形式来认识和再现世界的,这样形成的“主观世界”是对“客观世界”的人为建构,而且是一种社会性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7.
图书馆学定性研究趣味的敌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相对主义、科学主义为图书馆学定性研究趣味的主要敌人。  相似文献   
158.
曼海姆的思想无疑受到了马克思的巨大影响,其马克思主义观从对意识形态和知识社会学理论的阐述中集中地体现出来。其中既存在着比较地道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洞见,同时他坚持"价值中立"的立场,但是最终却陷入相对主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批判反思曼海姆的马克思主义,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底线及其边界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马克思主义均具有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9.
对威廉·詹姆斯的真理学说的考察,可以证明实用主义并非相对主义,并澄清人们对实用主义的种种误解。通过逐一分析、讨论并反驳"有用即真理"、"真理等于证实过程"、"仅有辩护,并无真理"等对詹姆斯真理论的质疑,可以证明实用主义一方面从新的旨趣出发重塑哲学形态,另一方面则在新的形态中竭力维护科学的严格性,捍卫真理,坚守理性的边界。詹姆斯的真理论正是这种尝试的产物,用一种新的理论范式抗拒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  相似文献   
160.
文章以社会认知理论为基本框架,探究大学生网络游戏行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及其发生机理。以道德相对主义为中介、性别为调节的模型检验发现,道德相对主义在网络游戏频率与学术不端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仅在重度学术不端行为中存在。具体而言,对重度学术不端行为来说,网游频率能直接正向影响学术不端行为频率,还通过影响学生的道德相对主义认知而对其学术不端行为产生间接影响。但对轻度学术不端行为而言,网游频率对学术不端行为仅有显著正向的直接影响,道德相对主义的中介作用并不存在。网游频率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直接影响仅在男性群体中显著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