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71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6篇
教育   24701篇
科学研究   1190篇
各国文化   47篇
体育   508篇
综合类   604篇
文化理论   91篇
信息传播   700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382篇
  2022年   378篇
  2021年   439篇
  2020年   434篇
  2019年   403篇
  2018年   235篇
  2017年   467篇
  2016年   633篇
  2015年   1191篇
  2014年   2791篇
  2013年   2164篇
  2012年   2194篇
  2011年   2393篇
  2010年   1957篇
  2009年   1814篇
  2008年   2298篇
  2007年   1425篇
  2006年   916篇
  2005年   1123篇
  2004年   905篇
  2003年   689篇
  2002年   754篇
  2001年   615篇
  2000年   709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吴江 《图书馆学研究》2006,(3):85-87,84
本文论述什么是中文自然语言理解技术,详细说明如何理解,智能搜索引擎如何应用中文自然语言理解技术进行检索。  相似文献   
102.
人类文化的进步是以"三大发现"为标志的,第一次是"作家的发现",它以发挥作家的主体创造性为基础,将文化的创造带入完全自觉的时代,在各抒己见、各逞异彩的竞相角逐中,文化成果极大地丰富起来,出现了空前的繁荣,这也是"人的发现"所带来的硕果之一:第二次是"读者的发现",它使人们认识到读者在文化接受中的主体创造作用,他们不仅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前理解"去填补"空白",或重新解释"文本",更可以通过"期待视野"去左右创作者的创作,这就将文化创造活动从"文本"的束缚和少数"精英"的垄断中解脱出来,从而成为流动于创造与接受过程中的"活文化":第三次则是"编辑的发现",亦即编辑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创造价值的确立,这一"发现"是近十几年才有的事,但尚未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  相似文献   
103.
2006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龙岩市看望灾区群众,专程到王树先家人的临时住所慰问。他握着王树先家人的手动情地说:“我记住了王树先这个名字.他牺牲了我们都很难过。王树先在危难时刻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他无私奉献的精神长存。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04.
新闻形态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闻形态是指新闻的存在方式与状态。新闻的存在 ,无论是从新闻传播现象的历史过程看 ,还是从一次新闻传播的历时过程看 ,都有形态的演变。新闻形态论的提出 ,对从学术上厘清“新闻”概念的具体含义 ,实践上把握新闻传播的内在运作机制 ,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5.
谭怡 《记者摇篮》2004,(12):42-42
人文关怀是近年来我国媒体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个词。人文关怀就是以人为本。从人文角度出发,新闻传媒关怀的对象是人的价值、尊严和生命的意义,此外还应包括对广大受众审美习惯、民族习俗等的关注、尊重和理解。但近来从某些媒体上看到的新闻报道,却与这些应有的人文关怀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06.
《传媒》2004,(11):29-30
武侠作家金庸在其小说中,用“无招胜有招”描写了武功的最高境界。当然,这“无招”的背后是深厚的内力,看似漫不经心、随意为之,实则对武学精髓的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07.
《出版参考》2004,(12):1-1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相似文献   
108.
根据西文编目中USMARC下的丛编说明,首先引出440字段定义与490字段定义,接着举例说明,最后通过讨论进一步加深理解。  相似文献   
109.
李春霞 《新闻界》2005,(1):88-89
“电视和乡村生活”中有三对关系——“现代社会/前现代社会”或“后现代社会/现代社会”;“城市/乡村”;“全球/本地”,这构成了今天大部分人的生存语境,对中国来说,对这些关系的认知是更好地理解“传媒文化”,“全球/本土”,“城市/乡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0.
读评价报纸,总爱说什么什么气息“扑面而来”,其实,人们感受到的这种气息,就是我们说的风。风是读对媒体感受到的最直接的第一印象。也是媒体自身形象的展示。说窄一点,它是字的风格,理解的广义一些,那就应该是化和风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