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1篇
  免费   1篇
教育   620篇
科学研究   53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3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41.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被广泛认可的科学教育思想,对素质教育实施具有指导意义.但是,学前儿童素质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对自然主义教育的僭越:违反儿童天性、忽视儿童主体性、压抑儿童个性.因此,学前儿童素质教育的实施要回归自然主义教育的道路,顺应儿童的天性、回归儿童的生活,为儿童的素质全面、和谐、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教育.  相似文献   
742.
18世纪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为代表的主观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他主张教育遵循的主要依据是个人的身心发展顺序和自然的本能,对"人性"的尊重是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的核心部分,他赋予了自然主义教育人本化的定义。  相似文献   
743.
夏丏尊语文教学思想的理论渊源来自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学说、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夏丏尊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包括:1919年秋在浙江一师率先发起中等学校国文课程改革,编制及实施《国文教授法大纲》,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多篇白话文章的研讨与教学;1922年以后在春晖中学改革中学国文课程,提倡小品文教学,主张传染语感于学生,研制并实施初级中学国文阅读书单;1930年以后探讨与编制以学生自主学习和自行探索方式为中心的中学国文教科书。  相似文献   
744.
本文从卢梭的教育思想出发,基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与公民教育思想两条线索,对新时代少年儿童政治启蒙展开思考,提出:在价值取向上,弱化政治启蒙的社会导向,突出儿童启发的个人本位;在目的上,厘清儿童政治启蒙的根本目的,注重儿童政治心理结构的建设;在内容上,挖掘微观政治的启蒙功能,逾越宏观政治与儿童实际生活的鸿沟;在方法上,以传承红色基因为准绳,将生活教育作为少年儿童政治启蒙的途径。  相似文献   
745.
《缅甸岁月》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第一部具有自传特色的长篇小说。作者秉承自然主义的创作理念,借虚构人物木材商人弗洛里的身份,以他在缅甸做皇家警察的经历为素材,创作的一部脍炙人口的杰作。尽管主人公弗洛里有白人身份,但他持有人生来平等的社会主义观念,他尊重土著人,乐于接受土著文化,对帝国主义者宣扬的"白人至上"的种族歧视观念深恶痛绝,然而,在强大的邪恶的殖民环境中,他势单力簿,在被攻击、被排挤、被陷害、被羞辱、被抛弃,最终难逃被摧垮、被毁灭的命运。  相似文献   
746.
在当代科学和哲学的共有背景即广义自然主义框架下,我们可以尝试对规范性问题及其基础性地位给出一种宽泛而统一的说明。具体切入的角度是方法论层面的两大表征手段(即解释和诠释)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在它们与其他概念对子(诸如实证归纳vs先验原则、因果vs理由、个项vs类型、描述vs规范、世界祛魅vs复魅)的关联中得到揭示。解释指向某种单向的认知关系,而诠释则牵涉到双向的构成。当我们理解或解释自然现象时必然会牵涉到一种规范性,而诠释者与诠释对象之间的某种互依或互动的影响,实际上离不开诠释者本人作为知觉者的第一人称视角。  相似文献   
747.
748.
关于马克思平等观基本内涵的争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学界内部产生三种基本立场。G.A.科恩等学者认为,马克思平等观为分配平等观;艾伦·伍德等学者主张,马克思平等观是权利平等观;戴维·米勒等学者认为,马克思平等观是社会平等观。基于对马克思经典著作的重新考察,马克思平等观应当属于某种广义社会平等观。这种平等观的科学内涵既包括分配平等(经济平等的主要方面),又包括权利平等(政治平等的主要方面),同时也包括人们之间的地位和社会关系的平等(狭义社会平等)。  相似文献   
749.
胡塞尔现象学的起点是对自然态度的反思。自然态度是最基本的生活态度,现象学的态度只有通过对自然态度的转变才能够确立。现象学的悬搁事实上没有真正排除自然态度,而只是对它进行了一种视角上的转变,把一直起作用但未被主题化的主观领域作为研究对象。悬搁真正排除的是自然主义。自然主义和自然态度的关系不是科学的自然态度和朴素的自然态度之间的关系。自然主义应该被看作是一种对自然态度的错误解释,并且自然主义不是唯一的错误解释方式。澄清自然态度和自然主义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现象学悬搁的本真意图。只有阐明自然态度和自然主义之间的严格界限,才能还原胡塞尔现象学回归人性生活世界的理论初衷。  相似文献   
750.
马克思追求公平正义,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社会弱势群体无产阶级及广大劳动人民群众身上。无产阶级及广大人民群众只要实现了平等,那么这个社会就是正义的,否则这个社会就是非正义的。非正义的社会是违背人性的社会,也是违背人的自然属性的社会。在马克思看来,共产主义是人性的本质的复归,是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回归,共产主义社会就是公平正义的社会。深入研究马克思的正义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现有的文章来看,人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观,大都从马克思的成熟著作中去寻找理论基础、理论元素、理论源头,而较少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去寻找,这是不应有的缺欠。本文基于《手稿》视角研究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并试图挖掘其丰富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