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4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得失平衡     
董刚 《家教世界》2008,(5):15-15
安德伍德两岁的时候因病失明,他没有苦恼。他试着通过发出声音来感知外界。安德伍德用舌头发出一连串声音,用耳朵听这些声音碰到物体后的回声。根据不同回声,他可以判断前面的物体是什么。渐渐地,他能通过声音分辨出一些东西。当回声柔和时,是金属;当回声沉闷时,是  相似文献   
42.
掐指算来,我做班主任工作都快有十个年头了。其间我苦恼过、迷惘过,苦恼迷惘之后也曾动摇过、退却过。但是,最终我还是坚持了下来,因为在我的身边也有太多的感动和欣慰。  相似文献   
43.
唐老鸭信箱     
《小学生导读》2008,(11):16-16
黄山市呈坎小学田康利同学:一到考试,我就十分紧张,怎么办?唐老鸭叔叔:可能是曾经没有考好,导致心情沮丧和心理紧张,现在一遇到考试就会重现过去的情形。建  相似文献   
44.
光阴似箭,现在的我,已经是一个大孩子了。可您,我的妈妈,还是不肯松开握紧我的手,这让我十分苦恼。首先,我得承认,您是一个好妈妈,对家庭和工作都很负责。  相似文献   
45.
凡为师者,几乎没有不被学生那层出不穷、花样翻新、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违规违纪行为所困惑着、苦恼着。正如老师的困惑和苦恼是人之常情一样,学生的违规违纪行为也是人之常情。因为任何一个人都是在自己的过错中成长成熟起来的,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也正是其不断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历程。有人说:孩子所犯的错误都是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可爱的错误。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家庭也好、学校也好,如果把孩子和学生管理教育得没有任何问题,那恰恰是教育的最大问题。  相似文献   
46.
"英国契诃夫"卡特琳·曼斯菲尔德说:"如果法国的全部短篇小说都毁于一炬,而这个短篇小说(契诃夫的<苦恼>)留存下来的话,我也不会感到可惜."  相似文献   
47.
境由心造     
走出校门的小章从家乡四川到广东工作有段时间了,在别人眼里非常幸运的他,却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困惑和苦恼。在这家熟人推荐的工厂工作,小章感到了生活是那样枯燥难熬——几乎每天都是重复着吃饭、上班、睡觉的打工“三部曲”。他的工作毫无技术性可言,无论是谁10分钟就可以学会。而使他感到最不可忍受的是他每天必须站在工作台上操作8个小时,有时加班便是12个小时,他认为这简直不是人做的工作。小章常常是下班后拖着疲乏的身子,回到寝室就倒在床上,一会儿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当他醒来时又得上班了。这样的打工“三部曲”,就是他每天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48.
为探索如何提高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选取广东省佛山市2所乡镇公办中学的160名学生,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实验组进行团体辅导干预。通过实验组前后测的对比研究及与没有参加团体辅导的班级对照发现,实验组的学生在经过8次团体辅导后,交谈、交友、异性交往和待人接物这四个因子得分均比辅导前有所降低,均呈现出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学生则没有显著变化;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社交苦恼、社交回避两个因子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表明,短期的团体辅导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人际关系的改善,但对降低学生社交回避行为和缓解苦恼情绪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49.
人是需要有精神家园的,具体来说,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校期间,读书期间,你给他打下两个底子,一个是终身读书学习的一个底子;学习是终身的,中学是打基础的时候,给他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我常说,你的语文教育如果使学生喜欢读书,你的语文教学就成功一大半,给他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教会他终身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0.
青年教师最苦恼的就是借班上课。因为借班使得决定着课堂成败关键的学情变得陌生了,原先依赖的教学习惯谈不上了,师生之间的默契不存在了,善于发言的孩子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可能是独角戏,更担心点到一颗“哑炮”,呼而不应或答非所问。可似乎苦什么就来什么,各种赛课,展示课又大多需要借班,所以,这种普遍的苦恼慢慢上升为恐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