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2篇
  免费   1篇
教育   810篇
科学研究   23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39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荀子是先秦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人性观,在"天人相分"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人性理论.荀子的人性论是以"人性趋恶"为逻辑起点,以"礼义之道"为落脚点,为封建的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寻找人性上的依据.荀子的人性论闪烁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对现代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2.
陈晓娟 《大观周刊》2010,(37):22-23
荀子是先秦继孟子而起的儒学最后一位大师,也是先秦思想史上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思想家,他创立了博大精深的儒学思想体系,本文对荀子的哲学思想作一简单梳理,领会荀子留给后人的珍贵的思想遗产,以期对荀子的哲学思想有个全面理解和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53.
郭店简《穷达以时》其内容与《荀子·宥坐》、《孔子家语·在厄》、《韩诗外传》卷七、《说苑.杂言》等传世丈献中关于孔子困于陈蔡的相关记载有类似之处,笔者将《荀子·宥坐》篇与其他相关文献对读,可见其篇中“由是观之,不遇世者众矣”一句系衍文,篇尾一段可能存在错简,而诸文献中所涉及人物的记载也存有一定差的异,分析这些差异,我们或可以从中一窥古书成书的某些现象。  相似文献   
54.
作为先秦儒学的集大成者,荀子军事思想也是先秦儒家军事思想的最系统的总结者与最权威的诠释者.作为一个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理论形态,它的基本内涵突出地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注重区分战争的性质,提倡以吊民伐罪为宗旨的“义战”.第二,突出军事对政治的从属关系,表现出显著的民本主义色彩.第三,文武并举,致力于国防建设;尊卑有序,提倡以“礼”治军.  相似文献   
55.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3,(7):I0002-I0002
7.荀子一、生平介绍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亦称孙卿或孙卿子,赵国(今山西南部)人。中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教育学家。他的主要政治、学术活动约在周赧王十七年(公元前298)至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38)之间。他曾几次去当时学术活动中心齐国的稷下,三为稷下学宫祭酒。他曾依楚春申君为兰陵(今山东莒南县)令。春申君  相似文献   
56.
哲学不仅追求智慧,而且要对智慧本身加以反思。在中、西哲学的早期发展阶段,对智慧的追求和反思已有了明显的差异。从比较的角度看,孔子开创的儒家经孟子、荀子的发展,围绕着仁知、知智关系,多方面拓展了智慧观念的内涵,并贯注了人意识和伦理精神,从而体现了先秦儒家人智慧的民族特色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57.
中国古代乐舞从原始祭祀到西周的制礼作乐,再到春秋战国的礼乐思想,经历着原始社会,奴隶制度和封建关系三个阶段性的历史意识向度。文章主要研究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思想体系下的乐舞流派及其乐舞思想的承变实质,为考察古代乐舞史的溯源与继承提供见解。  相似文献   
58.
荀子是战国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教育家,他一生倾注于讲学论道,在其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观。他的一些教育理念,不仅在当时是先进的,即使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9.
荀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儒学大师、教育家,他强调教育与教师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主张“性恶论”,他的“善假于物”、“化性起伪”、“锲而不舍”“隆师亲友”等理论至今都广泛应用于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60.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通过激烈的百家争鸣,阐发了丰富的廉政思想,其中尤以儒、墨、法、道这四家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为大。诸子百家的廉政思想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廉政思想文化,并为它注入了新的内容。先秦思想家们的廉政思想,在客观上反映了当时人民对廉政的渴求,对促进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