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698篇
  免费   536篇
  国内免费   1288篇
教育   112518篇
科学研究   24653篇
各国文化   88篇
体育   3627篇
综合类   6060篇
文化理论   442篇
信息传播   14134篇
  2024年   483篇
  2023年   2190篇
  2022年   1785篇
  2021年   1715篇
  2020年   1988篇
  2019年   2481篇
  2018年   1140篇
  2017年   2228篇
  2016年   2807篇
  2015年   5000篇
  2014年   11630篇
  2013年   9968篇
  2012年   11675篇
  2011年   12594篇
  2010年   11352篇
  2009年   11672篇
  2008年   13298篇
  2007年   10654篇
  2006年   8413篇
  2005年   8148篇
  2004年   6354篇
  2003年   5838篇
  2002年   4822篇
  2001年   3947篇
  2000年   3261篇
  1999年   1387篇
  1998年   965篇
  1997年   800篇
  1996年   601篇
  1995年   632篇
  1994年   424篇
  1993年   333篇
  1992年   202篇
  1991年   211篇
  1990年   204篇
  1989年   208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面向工程教育认证改革,以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从授课方式、基于CG(CourseGrading)系统的考核方式和成绩分析等方面进行改革。通过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分析,课程改革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2.
23.
针对有丝分裂观察实验中的解离操作,从细胞壁的组成出发,立足原理、效果和对象比较酶解离和盐酸解离的差异,更有利于本实验的教学和操作。  相似文献   
24.
25.
学习曲线对新技术的推广和掌握具有重要意义。探讨肌肉骨骼系统超声检查的学习曲线的影响因素、评价标准和示例分析,有助于肌肉骨骼超声检查的发展,为初学者顺利通过学习曲线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目的/意义]旨在分析协同搜索用户在信息搜索任务过程中的交流内容与模式,从而理解协同搜索用户的关注重点与搜索过程。[研究设计/方法]基于书籍交互检索平台(CLEF-Social Book Search)设计实验,共招募18名被试完成两种搜索任务,通过录音记录对话并对其进行编码和分析,总结交流内容特征和模式。结合任务类型、认知类型组合、服务器记录的搜索交互行为日志以及问卷收集的搜索体验进行了探索分析。[结论/发现]从交流内容上看,协同搜索用户主要理解与评判书目信息、商讨搜索任务计划;比起认知类型不同的用户,相同认知类型的用户在操作交互方面交流更多,在评判决策方面交流较少。交流模式依据讨论内容比重可分为理解评判型、评判主导型、均衡交流型三种,评判主导型用户的任务完成满意度最高。[创新/价值]协同搜索用户的交流反映出搜索过程中需要与同伴商讨协同的焦点,也是需要系统提供协助的重点,给协同搜索系统设计提供一定参考。本研究针对协同搜索的交流内容设计的编码系统对相关的协同交流研究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7.
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是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与制度层面的重大创新。从系统角度提出对企业新型学徒制的认知,进而从企业视角分析开展新型学徒制的基本条件,并梳理实施前期准备工作,以期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系统法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挑战表现为对系统法学基础性问题的深层关怀 :系统方法的生存权和局限性、计算机技术的极限和数学的不完善性、对“技术统治”的疑虑和组织性排异以及面对科技 ,对权利何以自处的担忧。机遇来自于“网络中国”的现实性要求、中国及其法制系统面临更为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以及系统科学向“复杂性”研究的转向。改变被动地引进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和方法的局面 ,发现法制系统自身的系统论 ,并为系统科学作出贡献 ,应是系统法学的崭新目标。  相似文献   
29.
30.
《信息系统工程》2003,(6):39-39
随着我国“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简称CERNET)建设的全面启动,全国各地的学校开始建设自己的计算机校园网。校园网既可作为校内外信息交流的窗口.也是高校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据CNNIC统计,我国网民已近6000万,其中大学生是我国网民的最大群体,占到21%。由于大学生的好奇心理较强,经常会引发来自内部的网络攻击,造成校园网络服务不能响应和崩溃,学校机密信息时刻有被泄漏的危险,因而校园网一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