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意义]探究在协同与独立模式下完成信息搜索任务的过程中,用户在搜索体验、交互行为方面的差异,试图通过对比研究来理解协同信息搜索行为的特点,为协同搜索系统的设计提供借鉴。[方法/过程]基于图书交互式检索平台(CLEF-Social Book Search)进行实验,共招募16名独立被试和18名协同被试到实验室完成多种类型的书目搜索任务,对搜索前后问卷记录的搜索体验以及后台服务器记录的搜索过程交互行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论]搜索体验方面,协同搜索被试比独立搜索被试对实验系统的功能评价更好,对系统的美感、耐用性、新颖度评价更高,参与实验的专注度更高,但却感到更加费力;搜索行为方面,相比独立模式下的被试,协同模式下的被试在目标型任务中进行更多次决策,尤其是删除书目的决策,意味着协同搜索被试在搜索后期会进行更多的决策讨论和整理;在探索任务中,协同被试比独立被试的平均决策时间和首次决策时间都更长,可能是由于在探索任务中协同被试的参与度更高、讨论更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探究先验知识差异水平不同的组别在搜索交互行为、协同体验以及学习效果方面的差异,以丰富对协同信息搜索行为的认知,并为现实情境下的协同搜索学习提供建议。[方法/过程]研究采用用户实验法,设计理解型与评价型两种搜索任务,通过录屏记录交互行为,结合问卷收集协同体验数据,思维导图记录协同搜索前后知识状态及改变。采用方差分析、Kruskal Wallis检验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在搜索交互行为方面,包含先验知识水平较高者的小组使用检索式数量多于同质低水平的小组;在协同搜索体验方面,先验知识水平相近的小组对自身任务完成度的评价更高;在知识状态改变方面,同质低水平组知识广度的增长显著多于其他两组,但在质量方面,搜索后各组别之间的差异较小。最后本研究对于搜索系统如何提高用户协同搜索体验和学习效果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如何理解新手在与学术数据库交互过程中其心智模型的演进过程和学习模式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探究任务类型对学术数据库新手用户心智模型和学习模式的影响能够更好地帮助用户使用学术数据库。[研究设计/方法]本研究通过77位新手用户参与完成三种不同类型的任务(事实型搜索、探索型搜索和干涉型搜索)前后分别绘制的中国知网概念图的实验,对概念图的结构差异和内容差异进行分析,探讨不同任务情境下学术数据库新手心智模型的演进规律及学习模式。[结论/发现]研究表明用户信息搜索前后心智模型的演进模式受到任务类型的驱动,呈现出不同的概念图结构和维度内容;用户在不同任务的搜索前后均进行了学习行为,但学习模式存在差异,大多数新手用户在事实型任务和干涉型任务搜索后进行了有意义的学习,而在探索型任务搜索后用户进行了初步学习。[创新/价值]从任务类型的影响视角丰富了“搜索即学习”中的新手用户心智模型和学习模式的研究内容,有利于信息专业人员为新手开展信息检索技能培训和优化检索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全面考量任务感知和情感状态在协同搜索中呈现的规律及其对协同搜索效率的影响,深入理解用户协同搜索行为,可以为协同信息检索系统的设计和改进提供借鉴。[方法/过程]运用模拟实验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选取Coagmento协同搜索系统作为研究平台,研究对不同任务类型的协同搜索过程中不同问题解决能力和亲密度的协作团队的任务感知和情感状态差异,以及任务感知和情感状态之间的关联性和协同搜索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结论]任务类型全面影响协同搜索中的任务感知,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大于成员亲密度;三者影响协同搜索中的用户情绪状态;用户情绪状态呈现"正向→负向→正向"的变化规律;任务感知和正向情绪有利于提升协同搜索效率; 任务感知和情感状态之间具有复杂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考察自我效能感与任务复杂性对协同信息搜寻用户情绪的影响,为提升用户信息搜索体验和效率、完善信息搜索系统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采用模拟实验法,借助一般性自我效能量表(GSES)和情绪自评量表(PANAS)测量自我效能感和情绪体验,研究高/低组自我效能感和低/中/高复杂性任务对协同信息搜寻用户情绪的影响。[结论/发现]自我效能感对协同信息搜寻用户的积极情绪存在显著影响,对消极情绪的影响不显著;任务复杂性对协同信息搜寻用户的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均不存在显著影响。[创新/价值]对于验证信息行为理论、理解用户信息搜索行为以及完善推送搜索策略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搜索即学习”背景下,主要探讨认知风格和任务复杂度对移动端视频用户学习型搜索行为的影响机理,该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用户视频搜索行为的本质,为更好地设计和优化移动端视频信息搜索系统,提升视频搜索用户体验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文章采用实验法,以哔哩哔哩视频平台为测试系统,将用户完成学习型任务的搜索过程划分为知识获取阶段、知识学习阶段、互动反思阶段和知识整合阶段,以社会认知理论为指导,考察个体因素(认知风格)、环境因素(任务复杂度)对用户视频搜索行为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发现,认知风格主要影响用户在学习型搜索任务下知识获取阶段、知识学习阶段和知识整合阶段的行为,任务复杂度对用户视频搜索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知识获取阶段。研究结论有助于提高视频信息搜索用户的交互体验与学习效能,并对优化视频信息搜索系统的交互设计与学习服务功能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7.
用户信息搜寻的目的是为了学习新知识或完成某项任务,以往研究中学者主要关注搜索行为,但是对于用户如何使用搜索到的信息进行知识积累以完成学习任务的相关研究仍比较缺乏。对用户学习行为和过程加以探索,深入理解用户信息搜索过程中知识学习的发生、演进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设计支持用户学习任务下的信息搜索系统。本研究采用实验法,被试者在实验室环境下完成四个与学习相关的搜索任务,在搜索过程中要求被试者在电脑的记事本文件中记录和整理自己认为对完成任务有用的信息或答案。这种设计可使用户的学习过程通过其信息记录行为外显化,进而通过分析用户的信息记录行为特征,揭示用户的学习行为特征。在数据分析中,依据不同阶段用户记录完成度的推进情况,将他们的记录策略分为三种不同的模式:早期记录型、平均记录型、后期记录型。研究还探索了影响用户记录策略的因素,发现用户的自信程度、话题熟悉度、任务类型以及任务难度都会显著影响用户采取何种记录策略。在不同记录策略与搜索交互、任务产出的关系分析中发现,平均记录策略作为记录行为随搜索过程逐步推进的一般模式,学习产出的质量相对更好,因此相对而言更有效率。这些发现有助于深入理解用户的信息使用行为和学习发生过程,启发支持学习相关搜索的信息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探索用户在完成不同类型的网络学术信息搜索任务过程中情感的识别及变化。研究综合采用实验法、出声思考法和问卷调查法收集了75名被试完成事实型和主题型两类学术搜索任务过程中的情感数据,并利用配对样本t检验、开放式编码和主轴式编码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第一,用户在完成两类搜索任务过程中均会产生正向、负向和中性三种类型的情感。其中,负向情感的数量在两类搜索任务下均呈现出倒V形变化模式;正向情感的数量在不同任务类型下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模式;中性情感的数量在两类搜索任务下均非常小。第二,用户在完成搜索任务各阶段的情感源自不同的因素。在需求产生阶段,用户对搜索任务的认知是用户产生情感的主要来源;在执行搜索阶段,用户对搜索结果和搜索策略的认知是导致用户产生情感的主要来源;在选择资源阶段,用户对搜索结果的认知是引发用户产生情感的主要来源。第三,用户搜索满意度在不同任务类型间存在显著差异,即用户完成事实型搜索任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完成主题型搜索任务的满意度。本研究可为开发面向用户情感需求的信息检索系统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信息搜索用户的学习交互是包含用户-搜索系统交互、用户-搜索引擎结果页面交互、用户-搜索内容交互、用户-其他用户交互等维度的综合概念体系。协同搜索情境则进一步增加了用户学习交互的复杂性。文章设计一项信息搜索实验,以探究不同社交关系类型和协作效能水平对协同搜索用户学习交互的影响,为理解信息搜索用户的协作学习机制奠定基础;使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与质性分析法,综合分析实验当中产生的数据。研究发现:社交关系类型不能对协同搜索用户的学习交互产生影响;协作效能对协同搜索用户的网页链接深度、知识讨论次数和知识共享次数具有主效应;社交关系类型与协作效能对用户的网页平均浏览时间具有交互作用:高协作效能水平下,朋友组的网页平均浏览时间多于陌生人组,低协作效能水平下,陌生人组的网页平均浏览时间多于朋友组。相关研究结论能够激励信息搜索用户对协作学习的重视,并为支持良好学习体验的协作信息检索系统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探讨任务类型、用户的认知需求与自我效能对数字图书馆用户检索失败的影响。[方法/过程]以认知复杂度为依据,设计5种类型的任务,招募30名图书馆用户,通过屏幕录制方法收集数据。[结果/结论]研究表明,任务类型和认知需求对整个任务的失败有显著性影响,而自我效能更多的影响检索过程中的阶段性提问失败。具体表现为:用户在完成认知复杂度越高的任务时,越容易遭遇任务失败;高认知需求的用户在完成任务时会遭遇较少的任务失败次数,且对任务的完成程度评价较高;高自我效能的用户则在检索过程中会遭遇较少的提问失败次数。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半结构化访谈法等数据收集方法,以及统计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等数据分析方法在Coagmento系统上进行了用户协同信息检索实验,旨在考察协同能力和任务类型这两个因素对协同信息检索行为的情境认知、任务认知和协同认知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协同能力强弱对用户的情境认知和协同认知的影响较大,而任务类型不同对用户的任务认知影响较大.协同方式从横向上可分为按内容、角色或二者结合分工;从纵向上可分为动态或静态分工.信息类任务分工最为明确,最适合用协同检索系统来完成;事务类任务分工较难,最不适合用协同检索系统来完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分析大学生网络协作学习中的对话文本,从而识别出大学生协作学习所采用的认知策略。[方法/过程]基于信息检索课程,设计网络协作学习任务,收集30名学生完成任务中的对话记录并对其进行编码和分析。[结果/结论]大学生在网络协作学习过程中,应用中层次的分析型认知策略最多,其次是低层次的直觉型认知策略,高层次的认知策略应用得非常少。研究表明中层次与高层次认知策略的应用与小组学习效果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意义]近年来,移动搜索行为成为信息检索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用户在移动搜索过程中会发生较多的后续行为,对移动搜索后续行为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移动搜索意图、挖掘移动搜索行为特征。[方法 /过程]基于移动搜索会话中的后续行为视角,通过一次真实场景下的用户实验,结合用户手机交互日志数据与结构化日志数据,分析用户在移动搜索会话中的后续行为特征。[结果 /结论 ]在移动搜索中,移动搜索引发的后续行为主要包括持续搜索、信息分享、网络购物、通话服务、出行导航,其中以持续搜索、信息分享为主;移动搜索任务、搜索动机、搜索主题与不同类型后续行为之间的关联存在差异;在APP使用路径方面,用户在后续行为中的APP使用路径较为复杂,呈现出明显的中心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开展科研信息用户与知识服务平台个性化信息推荐功能的交互研究,有助于提升对用户推荐交互行为的理解,改善平台的推荐交互设计,从而提升推荐功能的用户体验;也可为优化推荐算法,提升推荐内容有效性提供指导。[方法/过程]招募36名参与者,采用实验研究方法,以CNKI和ScienceDirect为实验平台,利用Morae收集数据,开展用户研究。[结果/结论 ]研究揭示用户与推荐功能的交互行为、交互路径与交互路径链。主要揭示用户与个性化信息推荐交互的4个阶段、9种交互行为特征及4种交互路径类型;用户对推荐的关注源于检索结果无法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研究发现采纳推荐能够启发用户,进一步影响他们与平台的交互。研究也表明,当前知识服务平台的推荐质量有待提升,用户对推荐的采纳使用率较低,常用的推荐交互路径较短,趋于简单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信息搜索不仅是信息获取过程,还可以被视为用户的自我学习过程。在学习型搜索情境下,探究搜索过程中的笔记记录这一信息使用行为对学习产出的影响,同时关注用户的笔记记录行为特征以及搜索情境对笔记记录行为的影响。[方法/过程]使用实验法收集数据,采用编码分析、描述性统计和聚类分析对笔记记录特征进行剖析,运用差异性检验对笔记记录与搜索情境、学习产出的关联进行分析。[结果/结论]识别出三种笔记记录模式:“粗略采集-线性结构型”“精细采集-线性结构型”和“自由结构型”。其中,拥有更多先验知识的用户倾向于采取“粗略采集-线性结构型”的记录模式,但这种模式可能会导致更差的学习效率。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搜索即学习”相关研究中对信息使用行为的有限探索,启发各类信息搜索系统从支持用户自我学习的角度进行设计和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研究Web环境下的用户浏览行为的规律,分析用户在浏览行为中认知、物理和情感3个维度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认知维度的影响因素。[方法/过程]通过为被试设计指定任务,要求被试在完成任务时进行出声思考,对其口头报告进行转录、分割、编码,进一步使用SPSS对编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论]随着认知阶段的顺序变化,物理维度的新建与停滞动作逐渐减少、后退与停止动作逐渐增多,情感维度的消极情绪所占比例下降、积极情绪所占比例上升。设定认知维度的评价阶段的投入阈值,帮助用户发现具体搜索目标,有助于提高浏览行为的速度和效果,增加用户的积极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搜索引擎是用户访问网络资源的重要入口,识别用户搜索策略有助于发现用户搜索的认知规律,让搜索引擎更好地理解用户搜索。[方法/过程] 采用Microsoft顺序分析与聚类分析算法对用户搜索日志中的搜索时间进行分析,识别用户利用搜索引擎时普遍采用的搜索策略,并概括不同类型搜索策略的特征。[结果/结论] 用户在搜索中存在“快速消费”策略、“试探”策略、“探索”策略和“终止与确认”策略,不同策略在搜索时间、浏览次数、用户认知过程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网络学术信息资源在科研工作者科学研究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不同任务情境下科研用户网络信息搜寻过程中认知理性和行为特征、学术信息的评判标准和影响因素的研究,为科研用户信息行为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过程]运用发声思维研究方法,从不同任务情境视角对科研用户信息搜寻过程中网络学术信息评判与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与分析科研用户网络学术信息搜寻行为理性与其根源。[结果/结论]在不同任务情境下科研用户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的选择与评判是多侧面维度、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存在共性与差异;任务情境是科研用户心智模式塑造和网络学术信息意义建构过程中的关键条件变量;网络环境中的科研用户网络学术信息搜寻行为与搜寻过程是有限理性的,任务情境是有限理性行为的关键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研究网络环境中学术用户的探索式搜索行为特征,设计专业的信息服务策略,帮助馆员精准定位用户需求,提高服务的准确率。[研究设计/方法]以探索式信息搜索的3个不确定性为核心,整合探索式搜索行为的知识构建、问题情境与认知阶段,分析用户的领域知识和搜索技能对探索式搜索行为的影响。[结论/发现]根据先验知识集合将学术用户分为4种类型,结合用户搜索过程中的不确定种类与认知阶段,分别提供基础型、辅助型、辅导型和专业型服务。[创新/价值]围绕探索式搜索行为的不确定性,提出探索式搜索行为的认知过程框架及分类型分阶段信息服务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 通过引入结构化图标来改善以往应急地图中的图标表征,旨在协调更为复杂的危机信息交互与协作。[方法/过程] 设计适用于危机情境下的结构化图标,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基于结构化图标的可视化交互与协作模式。[结果/结论] 首先,结构化图标的先设基底图标可以显化危机事件关联,改善信息搜索交互体验;其次,结构化图标可以动态表征危机信息的时空属性,增强信息认知,提升决策者协同决策能力。理论上,提出一种基于结构化图标的应急信息交互模式,丰富应急信息可视化理论和应急交互理论。实践上,优化基于图标的应急协同系统的设计,增强参与者与应急信息的互动,有助于决策者进行高效及时的应急协同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