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408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421篇
教育   119715篇
科学研究   9615篇
各国文化   67篇
体育   3072篇
综合类   3936篇
文化理论   607篇
信息传播   12043篇
  2024年   1250篇
  2023年   4417篇
  2022年   3770篇
  2021年   5608篇
  2020年   5795篇
  2019年   6858篇
  2018年   3362篇
  2017年   5971篇
  2016年   6756篇
  2015年   7740篇
  2014年   13244篇
  2013年   10792篇
  2012年   10581篇
  2011年   10638篇
  2010年   8763篇
  2009年   7974篇
  2008年   8842篇
  2007年   6714篇
  2006年   4322篇
  2005年   4106篇
  2004年   2926篇
  2003年   2735篇
  2002年   2069篇
  2001年   1466篇
  2000年   1180篇
  1999年   327篇
  1998年   222篇
  1997年   184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关于中国武术文化形态及演变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武术文化形态源远流长,有着与其它国家武术迥然不同的发展过程和特点,既是中国文化的缩影,又在自身发展的历程中,受到中国哲学、礼乐文化、医学养生、军事谋略、戏曲文学、审美艺术等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武术发展至今,有其复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自身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冲突.既因袭着传统,又向往着未来;既萌动了世界意识,又依托着民族情感.一方面保留着传统武术的品质和形态特征,另一方面又增加了一些现代体育的内涵.只有正确认识武术文化形态及演变,才能在时代背景下,保存其文化主脉的同时,以博大的气派,不断融汇和吸纳其它文化元素,使其进一步发展并保持活力.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本文讨论的"对话在阅读教学中应用"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它既需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验证、完善,也需要在理论上进行探索予以支持.本文试图通过对陈善、巴赫金、克里斯蒂娃等中外名家关于阅读策略论述的分析,为对话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提供某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05.
择业是部分初巾毕业生面临的现实问题,要经受严峻的考验。能否选择符合自身索质要求的职业,将取决于是否具有正确的择业观。由于社会的复杂及个人主观认识的差异。经验的缺乏,初中生普遍存在择业上的盲目性,被动性,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会产生自卑感或自弃心理。因此,作为学生的服务。班主任要作好学生毕业前的择业观教育。正确引导学生择业,度过人生的转型期,进入新的人生驿站。  相似文献   
106.
广告创意是广告艺术活的灵魂。当今广告创意存在哗众取宠、类型化等误区。广告创意应考虑消费者心理及广告媒体的特性 ,要注意“特点凸现诉求” ,从而使广告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7.
本文论述中学语文教学认识能力的培养,首先在于培养观察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在观察中展开合理地想象:同时,锻炼自学能力,启发学生积极地思维,让学生进发出智慧的光华.  相似文献   
108.
学校体育的文化视野--课程设计的人学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课程的价值在于建构体育文化, 从文化视野下重新审视体育课程理念,可以使我们正确认识体育课程特征、目标,使体育课程更符合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体现以人为本,凸现时代精神,深化学校体育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09.
王群 《教书育人》2005,(5):20-21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文化基础薄弱,思想意识落后,人际关系紧张。许多人就称他们为“问题学生”。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学生”,采取怎样的教育策略,使这些弱苗也能健康成长?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0.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引导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学习兴趣,内化出主动思考的心理倾向,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探索活动,但是,审视、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会发现,问题情境的创设存在着随意、低效的现象,那就是用成人化的视角选取学习素材。“往往把孩子当成家庭主妇或单位的采购员、设计员”,情境与学习内容之间缺乏实质性联系,难以启迪学生尽快进行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