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501篇
科学研究   37篇
各国文化   20篇
体育   27篇
综合类   156篇
文化理论   21篇
信息传播   11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261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7 毫秒
41.
本文对在物理教学当中应如何渗透德育素质教育,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潜移默化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观念、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以及正确的审美观和良好的个性素质进行了探讨。并指出:物理教师不仅应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渊博的外围知识,也应具备完美的人格,去优化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思想素质。  相似文献   
42.
在陶渊明的作品中,《归去来兮辞》历来是人们十分注重的一篇。这是因为,“沛然如肺腑中流出”的这篇作品,全面集中地反映了陶渊明的思想。而在欣赏陶渊明优美辞的同时。读也会对陶渊明的人生哲学作客观、全面的观照。这篇“因事顺心”而创作的作品,完全可以看作是陶渊明自己对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一种诗意自白。  相似文献   
43.
本文从审美角度对服装专业毕业设计的形式、内容、独创性、技艺性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文章认为服装设计作品的形式要追求构图、形体、结构、比例、动态、虚实等的和谐统一;内容要讲究历史文化积淀与时代的审美意识紧密结合;同时要勇于创新,从造型、色彩、图案等方面展示服装独特魅力:在设计过程中,还要注重工艺,通过工艺技术来表现作品的审美情趣,从而提高设计作品的品位。  相似文献   
44.
概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自然与绘画的关系,并以人类原始艺术以及绘画审视人与自然、绘画与自然的关联,结合中外理论家、艺术家的观点阐述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意义。  相似文献   
45.
清嘉庆道光年间,鸦片战争爆发前后,张际亮批评乾隆诗坛偏离现实的倾向,提出写“志士之诗”的主张。张际亮的诗歌创作体现了这一诗学主张,表现为关注现实,写“乾坤之变”,幽忧隐忍发而为诗;写志士雄豪慷慨的人格。本文结合创作考察张际亮的诗学理论,以期更真切具体地把握其诗学的内涵,进而把握嘉庆道光时期士人心态和社会激变的某些方面  相似文献   
46.
徐渭对自我人格精神的重视形成了自己的审美观。他偏爱内容和形式都宜俗宜真的艺术,要求艺术表现真我真情,并在具体艺术创作中贯彻实行,使其审美观具有明代文艺启蒙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47.
试论贺拉斯《诗艺》的理论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拉斯上承希腊化时代的新诗学,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对罗马文艺进行了反思与总结,所著《诗艺》言简意丰,含义深邃,颇有哲理,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次建构起一个比较完整的诗学理论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诗人修养论、创作原则论、创作过程论、艺术价值论和艺术批评论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48.
以索福克勒斯的剧本《俄狄浦斯王》为例,分别对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到的“悲剧人格”、“悲剧性感情”在定义中的表达提出质疑,并以为Katharsis的(中文)译义其一宣泄,针对情感过于强烈的观点而言;其二是陶冶(净化)针对情感过弱的观点而言。  相似文献   
49.
余光中是在反叛传统的诗歌理论,不断吸纳中西诗学观念中有益因素,溶进时代与民族的特性的基础上,逐步构建出时间、空间与人生相协调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50.
元好问论诗推崇"中州英雄气",追慕韩诗雄健高古的风格。其五古、七古多追摹韩愈,并善于烹炼百家,能融汇李白、杜甫、苏轼等人的优长于一炉,形成他清雄顿挫、奇崛而不雕镂、巧缛而去绮靡的诗歌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