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503篇
科学研究   37篇
各国文化   20篇
体育   27篇
综合类   157篇
文化理论   22篇
信息传播   11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261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作为科学批评范式的"感情的型"是李长之文学批评观的一大特色,是李长之文学批评理论的中心话语。"感情的型"的诗学内涵有三层意思:一是一种情感体验模型;二是人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三是艺术造型。"感情的型"是好文艺的标准,但其理论阐述也有不足之处,必须批判性继承与运用。  相似文献   
82.
朱湘推崇浪漫主义与唯美主义诗学,讲究诗歌形式的独立与完美,想象的瑰丽与新奇,抒情的自然与真实。他的这种诗学倾向影响了他的翻译选材。在朱译一百二十多首诗歌中,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译诗占全部译诗的三分之一左右,具有唯美主义倾向的译诗约占全部译诗的六分之一,两者合计占了全部译诗的二分之一强,体现朱湘在诗歌翻译选材上的浪漫主义与唯美主义倾向。朱湘在翻译选材上的这种倾向反映了他的诗学观对其译诗活动的操控。  相似文献   
83.
"伟大的人民诗人"陶行知不仅创作了丰富的诗歌,而且有着鲜明的创作思想。他反对"害了贫血症的文艺",批评只重视形式技巧、忽视思想内容的"胡适之体";提倡"为大众写"、"写大众需要知道的事"、"照大众说话的口气写"的"大众文"。他的创作思想是对中国传统诗学精神的承继。  相似文献   
84.
郑玄诗学在汉代政教诗学理论的总结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进行了多方面的变革创新,成为汉魏诗学嬗变中的重要一环,在宏观和微观多个层面上对建安诗学产生了较大影响,奠定了建安诗学繁荣的基础。  相似文献   
85.
戴良的诗学观点散见于其序、跋、记或书信中,涉及到诗之本体、功能、发展及创作路径等方面,粗成体系,可成一家。他既对元代诗文进行了总结、评价,又与宋濂、刘基等一起扮演了明初文坛开拓者的角色,在批评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6.
杨艳丽 《成才之路》2011,(14):55-55
音乐是素质教育的很好形式之一,是人类的第;语言,也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美的音乐不但能愉悦身心,而且能使孩子的心灵得到净化,使其行为变得高尚。因此,帮助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美好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87.
88.
《苕溪渔隐丛话》是宋代三大诗话总集之一,《岁寒堂诗话》是宋代三大诗话别集之一。二书的诗学观不无相合之处:论诗崇尚诗骚、汉魏,称道渊明;高度肯定李、杜、韩、白等人之诗;肯定宋四家的转益多师。但其差异性更是显而易见:胡仔论诗兼取唐宋,认为诗歌代有才人,肯定了宋诗的成就及新变精神;张戒论诗宗唐黜宋,认为诗以代降,代不如人。尤其是对苏、黄的批评,前者体大包容,后者精深激切。二人对宋诗的健康发展都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89.
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对他们的审美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彝族民间故事中的“真、善、美”,充分体现出其朴实、自然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90.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的范围正在一步步拓宽,努力培养各类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在高中广泛开展美术鉴赏课程是不可或缺的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