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教育   81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蒲云惠  姚景灿 《湖北档案》2004,(1):26-26,28
一个地方的文化,总会孕育出一批该地的文化名人。而文化名人的文化积淀.又折射出这个地方的特色文化。征集文化名人档案不仅为我们丰富了馆藏,改善了结构,增加了特色,而且让我们有机会走近文化名人,更切身地感受他们的文化成就与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82.
豫剧是我国有着鲜明艺术特征的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是我们中国千年戏曲文化的重要部分,豫剧艺术同时也代表着中原文化精神。豫剧充满了民族特色与艺术品格。本文通过分析豫剧的艺术价值,进一步对豫剧与高校音乐教育的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83.
豫剧,节奏明快利落,不似京剧的拖腔带势,也不似越剧的缠绵悱恻.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豫剧不断改革创新,创作由粗到细,粗中有细;由俗到雅,雅俗共赏,表演艺术日臻完美.本文通过对古装《花木兰》和现代《朝阳沟》两类豫剧进行比较,讨论传统古装豫剧和现代豫剧中所体现出的地方特点,总结豫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4.
85.
利用网络上流行的8个中文搜索引擎,对目前网络上关于河南豫剧的网络文献进行随机调查,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豫剧网络文献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86.
豫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播和发展展现着我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和内涵。而电影作为推动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是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媒介。本文选取豫剧电影《清风亭》作为研究对象,翻译符号学为理论依据对其电影字幕的翻译进行研究和分析。分析得出以翻译符号学视角对文化产品翻译的推动作用,翻译符号学将中文作为符号,结合其传统文化背景以及文化内涵进行英译的过程使得译文能够更好地展现作品的丰富内涵,使得受众群体更能理解带有地区以及传统的文化作品。  相似文献   
87.
语域这个概念最初是Reid在1956年研究双语现象时提出来的。1964年,Halliday等人在研究"语言规划框架"时,对语域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他们认为,语言将随着其功能的变化而变化。这种由用途区分的语言变体就是语域,包括语场、语旨、语式三方面的内容。以其语言功能为主线,从语域理论的三个方面分析豫剧的语言特征,可以充分理解豫剧作为一种著名的地方剧种所内含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8.
豫剧作为河南旅游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篇章,对于实现我省旅游立省的目的很具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豫剧文化的艺术特色剖析,探讨豫剧文化如何促进河南旅游的发展,并针对豫剧文化与河南旅游的结合从产品开发、营销机制、政府扶植和人才培养四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9.
豫剧唱腔音乐属板腔体梆子腔系统。其流行于商丘、开封一带的“豫东调”和流传于洛阳一带的“豫西调”在[二八板]的运用上采取了不同的结构原理和方法,表现出不同的调式特征。“豫东调”[二八板]同“豫西调”[二八板]相比较,在调式结构方面呈现出独有的特质。[二八板]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的多种调式变化,使它成为豫剧两大流派唱腔中表现力最强、音乐色彩最丰富的板式类型。  相似文献   
90.
周彦 《华章》2009,(17)
豫剧是中华民族戏曲文化中的优秀一支,她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面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不景气局面,豫剧艺术通过"梨园春"这个传媒平台得到了成功地宣传和弘扬,让这门传统而又现代的艺术大放光彩.本文论述了豫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并结合"梨园春"的成功经验发出深思,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发展不能远离大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