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744篇
科学研究   49篇
各国文化   26篇
体育   22篇
综合类   36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109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马嵬(其二)》课后练习说:“《马嵬》一诗,前人评论说‘讽意至深,用笔至细’。”没有提到同情,包括《唐诗鉴赏辞典》等资料也是这样鉴赏的:“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第2版)但深入分析,既可以将这首诗理解为是讽刺、批判唐玄宗的,也可以理解为是同情唐玄宗的。  相似文献   
152.
《钦定热河志》是清代乾隆时期官修方志,是记述热河地区自然与历史文化最早的地方志。编纂原则,皆为叙述内容的需要而定,内容丰富,体例完善,突出了地方特色。全书不仅是地方资治、教化和存史的依据,而且是研究清代历史的重要典籍。  相似文献   
153.
1923年《小学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的颁布,推动了我国课程设置史上一门崭新的课程——社会科的诞生。社会科的出现,既是时人对具有共和精神的健全国民的追求,又是深受西方教育思潮影响的产物。了解民国小学社会课程的诞生背景、课程标准的演变和教科书编纂方式的革新,将对我国小学社会课程的研究和相关教科书的编写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4.
宣城地区具有源远流长的修志传统,明清以前就修有大量方志。明清时期,该地区方志事业有了空前的发展,志书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体例更加成熟,而且实用价值愈来愈高,为清代以后方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明清时期宣城地区方志的编纂情况进行考察,不仅能为我们今天的修志提供参考,而且对于更好地发掘和利用蕴藏其间的地域文化资源,及当今宣城地区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皆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5.
对于《尔雅》如何能升格为"经",已有学者进行分析,主要原因仍集中于"传记"升格为"经"的成例,以及唐朝科举制度方面,而对于具体的历史境遇,以及此境遇所蕴含的"权力—知识"结构,并没有给予充分重视。本文通过梳理当时的历史境遇,寻绎《尔雅》升格为"经"的过程,从中透析这部训诂学著作如何介入当时的政治权力运行。  相似文献   
156.
上博简《成王既邦》是一篇久佚的先秦儒家文献。该篇简文在叙史方式上已经有了“书圆而神”的影子,表明战国时期的古史编纂已经脱离了早期史学那种简单记述的范式,历史文学开始进入史家的编纂意识中。简文作者对于古史的创作,正是采用“改铸历史”的方法来完成的。移今于古,以古喻今,将古今史影裁剪熔铸于一体,既是《成王既邦》篇的编纂特点,也是战国时期史学多样化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57.
语言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改变。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中国语言文学事业的发展,在语言学领域多次开展大型辞书的编纂工作,在文学领域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中国语言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相关高校肩负着文化传承、交流、创新的使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高校吧。  相似文献   
158.
法典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举措,教育法典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打造教育发展的宪章、彰显教育法典的民族风格、弘扬中国特色教育法治精神,进而形成教育法典的中国气质,必然成为法典化的理想追求。但理想与现实尚存差距,我国教育法典编纂虽有一定基础,却依然面临着教育法律体系建设尚不够成熟、教育法地位问题尚存在争议、教育法治建设实践发展尚不平衡、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尚有诸多不确定因素、教育法学元理论建设尚存不足等现实困境,挑战难度极高。面对挑战,教育法典编纂必须有机平衡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实行“理性主义思路”,从务实导向、问题导向和培育有机生长的良性生态方面打牢思想基础,以高成熟度的学术研究为支撑、以高包容度的舆论导向为支持夯实理论基础,实施“过渡性法典化”策略,发挥立法机关和学术力量等方面的协同作用,在法典体例结构、立法技术上体现发展导向,推进教育法典编纂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9.
文章以《荆楚文库·文献编》为例,从书目遴选、版本择定、编纂体例和编辑培训四个方面展开,探讨在大型文献类丛书出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实施的优化路径,以期为提高大型古籍整理出版活动的质量和效率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0.
本文对"王"、"臣"二字的甲骨文、金文、篆文的字形演变、字义训释进行考释,探究二字的本义,证明此二字的本义并非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而许慎的解释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辞书释义的阶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