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92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77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41.
4、汤定宇学术年表简编汤定宇(1915—1999,图55),古史学家。1933年8月在上海考场被国立北平大学法学院录取(图56),而其就近入读东吴法学院(图57)。1934年8月,汤定宇中断了东吴法律学业,以本科二年级转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师从陈寅恪,"国立清华大学二十三年度入学考试录取学生名单(本科二年级转学生)"列名(图58),  相似文献   
42.
周安庆 《收藏界》2014,(10):73-79
冠冕一代的清初大画家石涛,在中国传统艺术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他作为大明宗室靖江王朱赞仪之十世孙,尽管毕生经历坎坷,但凭藉坚持不懈的努力修炼,艺术成就卓著,与八大山人、石豁、弘仁并誉为画坛“清初四僧”。笔者现以石涛晚年创作的《金陵怀古图》册为例,对其这类山水画艺术做一探讨。石涛(1641-约1718年),为明末全州(今广西桂林)人,俗姓朱,名若极,出家后法名元济、原济,字石涛,号枝下叟、大滁子、清湘遗人、苦瓜和尚、耕心堂、耕心草堂、大滁草堂等。  相似文献   
43.
《电子竞技》2014,(21):30-31
<正>千人鼎沸,万人喝彩。在近千名学子的共同见证下,技嘉GTL2014江东赛区决赛在美丽的"鹭岛"厦门落下帷幕,金陵科技学院以强劲的实力勇夺江东赛区冠军,拿到了晋级全国总决赛的门票。鹭岛决战GTL2014江东赛区的线下赛设在旅游胜地厦门,这里有怡人的温带亚热带气候,全年温和多雨,平均气温保持在21℃左右,正所谓"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温和养人的气候养育了厦门的学术气息,名校林立,学子莘莘,也养育了一批传统电竞强校。  相似文献   
44.
金陵十二钗     
正"千红一哭,万艳同悲"!金陵十二钗的命运是中国封建社会千千万万女性普遍命运的集中写照,曹雪芹为这些最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女子唱了一曲惊天动地的女性悲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他第一个为女性哭泣、第一个把女人当人、第一个写出了天下女性共同的不幸命运,体现了曹雪芹进步的妇女观和超前的时代意识,从是中国  相似文献   
45.
李忠 《集邮博览》2014,(7):41-43
正《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一颗明珠,是清代小说的代表作品,甚至还衍生出专门研究《红楼梦》的"红学"来,这在世界文坛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纯真爱情为主线,描写了荣宁二府由富贵奢华到抄家败落的过程,也揭示了"金陵  相似文献   
46.
红楼幽幽,香消玉殒,只为一段前世情愁,终成殇。叹兮,谁解得其中百味?西游迢迢,千回百转,谁作一番奇心异想,总为缘。咦兮,谁复言其千回百转?漫漫三国,硝烟四起,尽如千般史国乱世,犹散漫。吁兮,谁了得扰扰纷纷缠缠?  相似文献   
47.
张琴 《学语文》2010,(4):41-41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是小说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的有机组成部分。绝不是可有可无的闲文,如果不能理解这些诗词曲赋.就不能把前后文意弄懂。如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看到的十二钗册刿词和曲子,如果我们像宝玉那样“看了不解”。就会觉得“无甚趣味”。相反,读懂它们,我们就了解了作者精心安排的金陵十二钗的命运,了解了作者缜密巧妙的构思。  相似文献   
48.
49.
张小平 《教学随笔》2011,(5):9-10,37
公孙先生,民国时期金陵大学高才生,方面大耳,面白须稀,戴黑色圆框眼镜,身材伟岸,气宇轩昂。他原在省城重点中学任教,据说因为发了几句牢骚,说了不识时务的话,被打成右派,全  相似文献   
50.
师法胡适 吴晗于1909年8月11日出生于浙江义乌,原名吴春晗,字辰伯。其家庭经济时常颠簸于温饱与小康之间。其父吴滨珏秀才出生,家道颇严。而吴晗少年聪慧,自小钻研历史,对明史产生浓厚兴趣。吴晗不仅早慧,还早熟,十二岁时到金华读中学,广读博览,一边吸收梁启超变革维新的思想,一边又学会打麻将、抽烟,逃学旷课,无所不来,总之,他不是一个“乖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