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67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闫伟 《惠州大学学报》2009,(1):21-24,104
海德格尔认为尽管技术的本质是集置,技术在摆置和促逼自然的同时,也摆置和促逼着人,但在技术那里,仍有存在在。只有存在在,技术才在。技术,也属于存在自我运作的领域,在它那里有着存在的现身。技术与艺术/诗在生活世界中并行不悖,因此人若要在大地上诗意的栖居,就必须既需要艺术/诗,也需要技术来为人类服务,如此,人才有可能建设一个和谐的地球,这一人类共同的家园。  相似文献   
32.
王阳明早年徘徊于儒释道三教之间,因体弱多病曾醉心于道教养生导引之术,龙场大悟体证生死后始与道教决裂,并极力批判道教肉体长生说,主张"良知"方为彻死彻生的"真己",实现了长生不死说的视域转化。同时,王阳明"致良知"的道德形上学,主张知行合一与事上磨炼工夫,反对顽空虚静的修炼方法,强调"即有体无"的入世担当。但王阳明也着重指出,佛道教虽不如儒学广大简易,然而也是性命之学,善于学则三教皆无弊,不善学则皆有弊。因此,三教各有其优劣而难分高下,抉择的关键在于学者根机是否相应,为学之道能否相宜。  相似文献   
33.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思想体系历来是亚里士多德研究者中讨论最多的一个主题。在这方面,就中国目前的研究状况而言,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者们通常只是依据亚里士多德整个形而上学思想体系中的这个或那个文本进行孤立的研究,通常是选取《范畴篇》或《形而上学》这样一些明显可见是属于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思想体系的文本,既没有考虑这些文本之间内在的整体关联,更少考虑它们之间所存在的思想发展的阶段性问题,就匆忙对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思想体系整体进行断言,甚至按照己意进行某种主观的体系性逻辑演绎和构造。这样无疑就造成了在研究上的独断倾向,既不严谨,也不科学。正是出于对这样一种研究状态的审查,本文在对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论著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在综合了20世纪以来西方学者从整体论和发展论的不同方法出发研究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思想所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认为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思想是一个连续发展的体系,从阶段上来说,它经历了逻辑学著作阶段、物理学著作阶段和形而上学著作阶段,最终以《形而上学》第4卷、第6卷、第12卷中所表达的形而上学一神学思想作为完成。本文深入讨论了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思想发展的这些阶段的形成、发展和转变的关键概念和关键思想,尤其是对其中的实体优先性的思想、存在的核心意义的理论、“是其所是”的概念、“作为存在的存在”的概念以及《形而上学》中第四卷和第六卷的关系问题作了创造性的研究和回答。  相似文献   
34.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与重--史铁生创作中的生死主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史铁生的全部创作中,生与死、命运与人生的思考一以贯之。本文通过对史铁生作品的文本细读和分析,揭示出作家通过文本所呈现出来的对生死的深刻思考和体悟。史铁生作品中对死亡似乎存在着颇为矛盾的两种态度,存在着一个难解的悖论:一方面是对死亡的恐惧和千方百计的选避。另一方面却是对死感到无比的亲切并以死作为无上的福祉;而“生”在史铁生的作品中既是荒诞、偶然、宿命,是不可克服的人类困境,更意味着一种过程,意味着认真地执著于活着而超越生死!于是,人在生与死之间进行着痛苦的拉锯战和艰难的抉择,认真地体验着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与重。  相似文献   
35.
教学模式是保证双语教育培养目标有效实施的方案。依据新疆双语教育培养双语双文化人目标,文章通过研究国外双语教育模式以及深入的田野调查,构建出田野点乌鲁木齐市T区双语教育模式:早期部分浸没式,即从学前开始实施双语教育,在母语文与汉语文并行作为课程开设的同时,文科课程使用母语授课,理科及英语课程使用汉语授课,同时进行课程整合,大学时,班主任主要由汉语文老师担任等。同时探讨了民考汉教学模式:加授母语文课;升学考试(中考、高考)中用母语文成绩替换现有民考汉加分。  相似文献   
36.
自我唤醒是雅斯贝尔斯教育哲学思想的核心.本真的教育是概念的教育、文化的教育和实践的教育三者之间的结合,其使命源于历史深处的救赎意识,即通过现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导向人之灵魂觉醒,使人超越现存的有限性与超越者关联,在存在交往中自由地生成、选择和创造.当然,本真的教育是一种开放的教育,它要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重新开始,由是,研究雅斯贝尔斯的教育哲学思想就成为我们当代教育重建的必要精神基因.  相似文献   
37.
同一律是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之一,它在理论上对我们的思维过程提出了要求,在实际生活中对我们的语言表达给予了指导。"白马非马"尽管发生在战国时期,但是它论证的结果却与我们的常识不符,所以运用同一律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使人们不仅能识别他人在语言表达中的陷阱,也在使用语言时更加谨慎,而且对我们的语言表达也给予了指导。  相似文献   
38.
米兰·昆德拉作品中的挚爱主题来源于柏拉图《会饮》篇中阿里斯托芬关于爱情的定义。昆德拉对阿里斯托芬的说辞进行了进一步的追问和探讨,并针对现代社会的挚爱与爱欲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昆德拉的思考实际上是对阿里斯托芬言说的一种衔接。不仅如此,昆德拉还在他自己的创作中实践了阿里斯托芬言辞中所包含的挚爱理想的毁灭因素,对挚爱进行了怀疑。这不仅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思考——是否挚爱就真的不存在?同时,它也促使当下的作家从更深的层次上去探究挚爱主题。此外,昆德拉还通过作品中具体人物和情节的设置,建构了自己的现代社会伦理观。  相似文献   
39.
柏拉图作为西方大学雏形柏拉图学园的创立者,其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对中国教育及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在教育理念方面,柏拉图致力于引导人而不是培养人才,即唤醒以理性原则行事的人,而不是如机械部件般有用于产业发展和社会需要的人才。在教学过程方面,柏拉图通过研讨的方式推进各门课程的教学,将人导向理性。这有利于刺激学生的思维,有效推进教育理念的实现,而不是仅仅灌输知识。基于以上,在教学成果方面,柏拉图获得的是超功利的音乐家、智慧的哲学王这一硕果,而不是有用的材料或长脚的书柜。  相似文献   
40.
This paper employs an eclectic mix of paradigms in order to discuss constituting characteristics of young children's learning experiences. Drawing upon a phenomenological perspective it examines learning as a form of ‘Being’ and as the result of learners’ engagement with the world in their own, unique, intentional manners. The learners’ intentions towards their world are expressed in everyday activity and participation. A social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 is thus employed to present learning as situated in meaningful socio‐cultural contexts of the everyday, lived world and as a form of participation in those settings. These characteristics of learning are brought together into a holistic, synthesised model, a Gestalt of learning. The proposed synthesis has relevance for and is applicable to educational contexts as a means of making sense of children's learning experiences and of promoting and facilitating th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