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2篇
教育   1073篇
科学研究   97篇
各国文化   70篇
体育   102篇
综合类   81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梯度入园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但幼儿个体差异较显著,尤其表现在入园第一周与家长分离时。本研究以118名新入园的托班幼儿为被试,探讨不同焦虑类型幼儿的分离焦虑水平以及入园前的交往水平对幼儿入园焦虑类型的影响,为缓解幼儿入园焦虑提供应对依据。结果发现:(1)各入园焦虑类型的幼儿按分离焦虑由高到低依次排列是:缠人型、狂暴型、封闭型和一般型,前三种类型幼儿的分离焦虑水平显著高于一般型幼儿。(2)幼儿与陌生成人的交往水平显著高于与同伴的交往水平,封闭型幼儿的两种交往水平均显著低于其他类型的幼儿。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应根据不同类型幼儿的焦虑表现作不同的应对。关注入园前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与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相似文献   
22.
英语角情境下交际者身份构建的语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身份对于每个交际主体而言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其期望的交际目的,说话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保护或牺牲着自己的身份并且对对方的身份体现出一种顺应或不顺应。本文以英语角这一常见的交际场所为背景,观察并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和以英语为母语的外教之间以及英语学习者之间交流的过程中交际双方对彼此身份的认同和顺应,并尝试从语言顺应的角度对跨群体交际过程做出解释。希望通过这一研究可以管窥身份和语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3.
在中国近现代翻译史上,复译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并带动了几次高潮,值得对其产生机理进行研究。适应与选择论,作为一种运用综合法来阐释翻译生态环境的理论,强调翻译过程中译者对文本、文化、读者等因素的适应与选择。运用适应与选择的观点,结合简略的翻译史研究及个案分析,指出复译现象的存在是适应与选择的结果,并论述了复译的策略趋势。  相似文献   
24.
《让子弹飞》:消费文化语境下文学电影改编的典型文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让子弹飞》的改编是消费文化语境下文学电影改编的典型案例,消费文化的各种要素深刻地影响了它的改编策略:充分发掘文学原著中故事元素,用电影的方式重写文学原著中的故事,保持流行艺术中"大团圆"的结构模式,对原著中的人物角色重新设置,突出丑角人物与理想人物,发挥电影的视觉文化功能,创制视觉奇观,变原著的评书体语言为戏谑化的对白。  相似文献   
25.
采用自编的《青少年前瞻适应问卷》,调查了13-19岁青少年的前瞻适应情况。结果表明:1.总体上,青少年前瞻适应水平呈正态分布。2.青少年前瞻适应与学习成绩有显著相关。3.青少年前瞻适应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在13-19岁青少年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前瞻适应总分以及两个维度的分数,均呈"U"型曲线。4.初中生无论是在前瞻适应总分还是在学习前瞻维度和发展前瞻维度上,均显著高于高中生。  相似文献   
26.
基于语料库数据对政论文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频率统计,同时基于维氏顺应论分析说话人在政论环境下选择模糊限制语可能出现的顺应性因素,以期于对政论语言研究和模糊语言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从小说的叙事性到戏剧的小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的叙事性是小说的主要性质。小说的叙事性使其成为正宗的叙事文学或说是叙事文学的主体。戏剧有无小说性的问题实际上是戏剧有无叙事性的问题。戏剧客观上有许多叙事性。小说的叙事性与戏剧的叙事性在时间、空间、叙述、效果等方面有许多相同点。二者的契合,就产生了戏剧的小说性。中国戏剧的小说性,是在它长期发展过程中溶化、综合叙事艺术而生成的。如将一些经典戏剧改编成小说是一定不乏读者的。戏剧的小说性这种现象,不是戏剧对本体的背叛与变质,而是对周边艺术的浸润与互动。  相似文献   
28.
“一带一路”,语言铺路,语言是构建成功交流的重要桥梁。泉州目前正努力地以古泉州(刺桐)史迹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为了让世界了解泉州,让泉州走向世界,就需要一批既懂语言基本技能的语言人才又懂泉州灿烂历史文化的文化人才。基于泉州海丝申遗,着力改变大学语言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新形势下多方互动的联合培养模式,共同培养具有跨文化语言应用能力的服务人才,为海丝申遗和“一带一路”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
This study explores teachers’ first enactments of a set of theory-based curriculum materials designed to support academic language instruction. Specifically, this multiple case study looks at how six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in three US schools adapted the materials; each case includes a pair of teachers, one novice and one more experienced. All schools were located in the same district where a school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 was being used to publicly rank schools’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growth. Multiple measures were used to look for evidence of adaptations and why teachers made adaptations. We found that all teachers adapted the curriculum, most often in response to either perceived student needs or district reform pressures. In two cases, patterns of adaptation differed by teacher experience; experienced teachers appeared better able to adapt curriculum materials to meet instructional goals. This pattern did not hold up at the third school, where teachers faced greater reform pressures. Taken together,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researcher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ole of school and district policy on teachers’ enactments of theory-based reforms. We conclude with guidance to researchers, instructional leaders and others interested in the potential of theory-based curricula as a lever for improving classroom instruction.  相似文献   
30.
Imagine you are Thai and a member of a management team from a European company that acts in an Asian emerging market. Imagine you are a European expat with the assignment to double the turnover from that Asian company in a few years. Imagine you are a Change Maker and they ask you to facilitate the (multinational) management team of that Asian company to develop a market strategy and translate it into a business plan, and you have to deal with cultural differences. How do you manage a small-scale change process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action learning in that specific multinational context? That's the essence of this account of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