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79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国传统信仰历史悠久,以秦汉为界,传统信仰的发展历程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先秦时代是早期中国神仙信仰的启蒙和定型时期,以商周时期统治阶级的祭祀活动为代表,至春秋战国时,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中国神仙信仰体系。秦汉之后,随着道教的产生和佛教的传入,中国传统信仰迎来了新时期。儒、道、释成为之后两千余年整个封建社会的主要信仰。道、释两教的发展虽历经跌宕起伏,最终都达到了弘扬教义,广为传播的目的,并对中华的民俗民风、社会文化、宗教观念等产生了深远影响。信仰中形成的供文化是人们在祈求神鬼保佑的同时,以献供品的方式表达对神鬼的一种回报和答谢。本意是向神的敬奉,是礼制产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72.
西方的存在主义哲学与中国的道家哲学有着深层而多方面的相通之处。首先,存在主义在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过程中始开西方从存在论上追问“无”之意义的先河,而老子则更早地从“无”的方面来思考世界。其次,在人的本质和自由问题上,存在主义和道家都抛开本质主义的思考方式,从一种开放的可能性来展示人的本质和自由。最后,存在主义和道家都认为,人的生存结构,应该是从“死”的方面来思考“生”。  相似文献   
73.
《问道武当》是一部介绍武当山历史地理风貌的纪录片。纪录片播出后引发一系列思考,但凡一个事物在一地产生、发展并发扬光大,都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武当山作为中国道教的圣地,作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值得我们深入地研讨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推动这座大山兴盛至今的问题?  相似文献   
74.
境界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显著特质和特点,陈白沙在建构其心学基本体系的过程中,提出了“自然之乐“的境界之学.为了实现明朗澄彻的“自然之乐“境界,白沙提出了致虚、守静、自得的主要修持途径.这些途径体现了白沙对道家思想的认同.  相似文献   
75.
豫南地处南北之交,全真道教之南浸,正一道教之北渗,豫南是其必经之地。豫南道教既有全真道教也有正一道教。全真道教主要在宫观,正一道教主要散居在民间。正一道教以其民间性而被称做火居道。豫南民间火居道的音乐有其自身显著的特点,具有乐神、娱人、德教三大功能。  相似文献   
76.
从历史角度看,以哲学、思想理论为主导的老庄道家创立于前(先秦),以宗教信仰为主旨的道教建立于后(东汉以降),随之而来的是道家与道教的融合、涵化、整合、熔铸,亦道家亦道教,亦道教亦道家。因此,从整体上说,作为思想学术的老庄道家与作为宗教信仰的道教的关系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章分析了老庄道家自然主义的生死观与道教“我命在我”的长生成仙说,说明了在生死观上道教对道家思想的援引和衍化。  相似文献   
77.
魏晋是道家思想在社会生活中发生巨大作用的时代 ,其发展阶段是 :建安年代是道家人生哲学挣脱外在束缚 ,追求人生真实的内容迅速扩展的时期 ,以曹丕、曹植为代表的邺下文人集团以此为指导 ,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对于思想的解放、人生的深刻认识和道家人生哲学的扩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是道家人生哲学走进生活的一个必然的阶段。魏晋之际的竹林时代是道家人生哲学在理论上获得重大发展的时期 ,正是在这一时代 ,道家的人生哲学获得了较深刻的理解和实践 ,道家学说成了竹林士人不二的选择 ,成了士人的人生指南 ,而在对道家人生哲学的理解和实践中又呈现出了多样性。至东晋 ,随着郭象等人内圣外王思想的普遍认同 ,士人对道家人生哲学的理解和实践趋于一致 ,人生被切入到审美的意境  相似文献   
78.
“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阐述“诚”与“道”、“仁”、“信”、“真”、“义”、“慎独”的关系,发掘、 继承、提升儒家的“诚”说,以丰富社会主义道德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79.
庄子哲学中的"技"正中有反,对那些充满无目的性的、自由的艺术精神之"技"表示赞赏,而反对以世俗、功利性为目的的"技";而海德格尔笔下的"技"反中有正,反对以对人"有用"为标准的普遍强制去蔽行径的科技之"技",而将艺术之"技"作为拯救之"道"。源于对其中艺术性的"技"所呈现的"无用"和"游"的艺术精神的共识,二人由表面的对立最终走向实质的共通,并为当代反思和批判现代性对人生存处境所实施的迫害提供了一种新的解读,即"技进乎道"使人和一切事物达到自由自在、成其所是的境地。  相似文献   
80.
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佛教经典在翻译、释义等方面不断吸收中国本土文化的内容,由此也形成了佛教中的一类特殊经典——疑伪经。从佛道二教的关系来看,疑伪经中能够明显地反应出佛教对道教思想的吸收与融摄。注重修行的天厨思想、关注生命的益算增寿思想以及星辰人神化的星斗崇拜等方面,都能够反映出佛教疑伪经对道教思想的融摄。这是理解中国佛教特质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