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94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Job satisfaction based on familial and institutional factors was explored for 157 female counselor educators. Results indicate that female associate professors had lower levels of intrinsic rewards domain after controlling for institutional type. Parental responsibility and partnership status were equivocal, with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effects after controlling for Carnegie Classification.  相似文献   
12.
13.
对于家庭教养方式,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实践形式,它可以使下层阶层儿童通过良好的家庭教育获得阶层流动的机会,促进阶层的再生产。但也有研究指出,教育只在固定阶层内产生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阶层固化。该文将从文化资本、教育实践两个维度分析家庭阶层与教养方式的内在关系。与拉鲁《不平等的童年》中的美国社会相比,中国社会不同阶层在这两方面的具体实践有很大差异,这可能与儒家传统文化有关,也与中国的代际传承和教育制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农村贫困女童的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对人格的影响。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量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对农村685名女童进行问卷调查,其中,重点调查了150名贫困女童。结果:贫困女童与富裕女童比较在人格内外向(E)、神经质(N)两项呈现显著性差异;贫困女童与富裕女童在教养方式上比较也呈显著性差异,即贫困女童较少得到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而较多得到父母亲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在艾森克各维度与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间相关比较中,贫困女童在精神质(P)维度与父母亲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拒绝、否认,过度保护都呈显著正相关。神经质(N)维度除了与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一项外,与父亲、母亲其他各因子都呈显著相关。结论:父母亲教养态度和方式对贫困女童的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各级教育机构以及社会、家庭都要特别关注农村贫困女童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649名幼儿进行问卷调查,深入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同胞关系的影响及父母对同胞冲突处理策略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二孩家庭中父母教养方式以民主型为主,父母教养方式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同胞关系,父母对同胞冲突处理策略在父毋教养方式与同胞关系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建议伴随二孩政策推进,全面三孩政策实施,父母应坚持民主教养,为幼儿树立榜样,及时关注大孩的心理变化,树立正确处理同胞冲突的观念,采取以幼儿为中心的策略,选择合适的时机介入同胞冲突。  相似文献   
16.
The authors present the feasibility and acceptability of a parent sexuality education program led by peer educators in community settings. They also report the results of an outcome evaluation with 71 parents who were randomized to the intervention or a control group and surveyed one month prior to and six months after the four-week intervention. The program was highly feasible and acceptable to participants, and the curriculum was implemented with a high level of fidelity and facilitator quality. Pilot data show promising outcomes for increasing parental knowledge, communication, and monitoring of their adolescent children.  相似文献   
17.
摘要对229名寄宿制学校中学生的调查显示:(1)寄宿制学校中学生在学习适应和身心症状适应维度上得分较高.存在适应困难,其中高一学生的学习适应困难得分显著高于初一;(2)在父亲教养方式上,男生在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母亲教养方式维度上,男生在拒绝否认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初一学生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高一学生;母亲文化程度为大学或中专的学生在情感温暖、理解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学生;(3)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子女的适应策略存在显著相关,分离策略和母亲的惩罚严厉对中学生的学校适应困难有较强的预测作用,可以解释总变异的39%。  相似文献   
18.
儿童期自我概念的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儿童自我概念在从小学到中学这一年龄段的发展轨迹及性别差异,并对父母教养、同伴关系及个体行为模式在儿童自我概念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论述,最后对学业自我概念形成中的BFSPEs现象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它利用心理学目前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把自己的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实际和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等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心理现象作出新的解读,从而帮助所有人最大程度地获得幸福。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下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可从共同养育的积极模式、积极的文化编码、积极心态、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等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尝试。  相似文献   
20.
Children with Asperger's Disorder present unique challenges due to their impairments in social functioning.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experiences of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Asperger's Disorder,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20 parents. The interviews were taped, transcribed, and coded using the systematic methods of Grounded Theory. The central phenomenon of “constructing normalcy” emerged from the data as a salient construct for participants. Parents interviewed described a process of meaning‐making with respect to standards of “normalcy” and an effort to create adaptive environments for their childr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