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52篇
教育   1234篇
科学研究   605篇
体育   92篇
综合类   95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35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人的实践所引起的各种因素相互制约有机联系的整体。它揭示出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发展的标准就是使社会有机体良性运行,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深化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发展标准理论,并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3.
李春生 《襄樊学院学报》2011,32(9):32-35,40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结合就是"和谐发展"。马克思的历史进步尺度思想对"和谐发展"有多方面的启示:生产力的发展归根到底会促进人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程度是人的发展程度的标识;"共同富裕"是生产力与人"和谐发展"的归宿;主体创新能力是科学发展的可持续力。唯有实现"和谐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生产力发展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两个社会进步尺度的有机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34.
张治国 《襄樊学院学报》2011,32(12):61-64,76
意欲发挥科研对教学的推进器作用,促进"汉语言文学"这个传统专业脱胎换骨的更新改造,应着力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走出观念误区,提高对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营造以科研促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政策与制度的引领导向作用,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培养良好学风等;三是探索以科研促教学的有效途径:倡导教师科研成果向教学内容的动态转化,鼓励教师指导和带领学生做科研。  相似文献   
35.
以"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为出发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其本身就具有时代化的特质;系统物质世界是差异协同的世界,人的本质属性表现为同一性与差异性的统一,借助于人的本质属性及其多样化需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创新,具体体现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3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高职院校的公共必修课之一,是职业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随着市场经济和信息网络化的快速发展,“概论课”在诸多方面受到冲击和挑战。面对新情况和新挑战,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实效的根本。  相似文献   
37.
陈独秀蜕变为托派之前,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进行了一些探索,曾论述了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教育等社会问题之间的关系,明确了经济发展的中心地位和必须优先发展经济的思想。  相似文献   
3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论断,并把它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任务之一。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其先进性所决定的,党的先进性与和谐社会,无论从内在本质、理论基础还是从制度建设、价值追求都有着必然的内在的联系。认识党的先进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不可替代作用,对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民主富强,实现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9.
试论化学教学与科学素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学科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通过优化教学过程,调整知识结构;发掘化学学科内涵;发挥学科特点,以实验为突破口三条途径,提高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40.
本文运用历史的、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阐明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历史的必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并就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作出了一些具体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