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3篇
教育   432篇
科学研究   116篇
各国文化   18篇
体育   28篇
综合类   26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45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31.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作为灾区接收信息的唯一大众媒体--广播,利用先天的危机传播优势,在救援中建立起独特的媒介议程,以快捷的行动力承担起连通灾区内外信息渠道的功能,有效地推进了危机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2.
The paper analyzes best-seller lists in seven major European book markets between April 2008 and March 2009. The paper’s authors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an impact factor for best-selling authors that shows how influential an author is in a given market and across the analyzed markets overall. The paper’s authors discovered that a new generation of European best-selling authors appeared in major book markets of Europe such that those not writing in English have an impact of almost twice that of the English writers. Furthermore, the authors have discovered that only veteran English or American best-selling authors tend to be published by big media conglomerates; the majority of the European best-selling authors were published by a surprising mix of big and small, independent and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s. It is striking that English as the most popular second language in the world did not play a stronger role as an intermediary language in the transmission of books from one European culture to another, as European publishers in major markets still employ editors who read a variety of languages and thus play the role of intermediaries in how books travel from one culture to another.  相似文献   
133.
本文主要研究媒介在中国消费文化兴起和传播中的作用。其主要观点为:要准确解释媒介在中国消费文化兴起中的作用,必须看到媒介和政府以及全球化的共同作用,其中政府的推动起主要作用,由于国家刺激消费的同时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全球化作为外因也起到一定作用;但在媒介时代,消费热潮的进一步扩散必须由大众媒介来完成;另一方面,媒介的双重属性使其在中国消费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具有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4.
媒介与传播研究领域在北欧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国内学界对这一学科在北欧各国的产生、确立以及最新的变动知之甚少。本文在介绍该学科在北欧的产生历史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着重描述了学科存在的问题与北欧学者的反思,问题及其反思或将促进我们对中国媒介与大众传播研究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35.
私人领域是与公共领域,尤其是与国家权力相对的活动空间。私人领域在不同时期的起伏变化,影响着同时代媒介文化的发展与特色。当今,媒介文化在私人领域彰显的情况下,呈现出私人化的特色。但媒介文化过度私人化则容易导致忽视公共性、侵犯他人隐私、流于媚俗等问题,这是值得警惕的。  相似文献   
136.
新媒体与赋权:一种实践性的社会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西方社会科学领域对赋权理论、研究和应用进行了广泛的探讨,赋权天然地具有对社会边缘群体的关怀、对小团体沟通的重视并有着强烈的社会实践性。随着新媒介技术在社会各阶层的迅速扩散,新媒体与赋权的研究,尤其是西方情境式研究取向,对我们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7.
关于主流媒体的概念一直有争论,作者认为主流媒体应通过竞争进行地位赋予。能将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有效地传达给受众,并拥有广大受众的媒体才能被称之为主流媒体。政府应理顺与媒体的关系,为中国媒体提供公平有序、确实能提升舆论领导力的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138.
本研究旨在探索在华外国人对中国媒体的接触状况及对中国媒介公信力的评价。研究通过对在京890名外国人的调查后发现,中国媒体是在华外国人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在长期在华外国人中,超越了人际传播渠道和本国媒体渠道;在华外国人同中国本土民众接触最多的媒体有较大重合,CCTV1是中国民众接触最多的媒体,也是在华外国人接触最多的中国媒体。因此,我们亟需重视对内传播的对外传播效应。此外,在华外国人对中国媒介绝对公信力的评价总体上呈中性偏积极;相对公信力评测中,在华外国人选择最多的是本国人在华出版的母语报刊。我们尝试建立了在华外国人对中国媒介绝对公信力评价的回归模型,模型中显示对中国政治模式的评价和对中国媒体发展水平、记者业务素质的评价两方面的变量对中国媒介公信力起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9.
网络视频是一个受年轻用户青睐的新媒体新兴业务,但多数网络视频因其由用户自传而出现版权诉讼、内容删除、质量差和内容品位不高等问题,使一些视频网站看上去很热闹,赢利却很困难。本文通过对新兴视频网站Hulu的模式进分析,认为Hulu模式符合视频网站未来的发展趋势,值得各类视频网站借鉴。  相似文献   
140.
奇观是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在其所著的《景观社会》中提出的核心理论。在德波看来,奇观(或译景观)就是指商品已经占领了整个社会生活的全部,它是一种由感性的可观看性建构起来的幻象,它的存在由表象所支撑,以各种不同的影像为其外部显现形式。脑白金在中国市场长盛不衰,畅销多年,实属保健品市场的一大奇观。本文试图运用居伊·德波的奇观理论,对脑白金的广告奇观和消费奇观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