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1985篇
科学研究   3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8篇
综合类   136篇
信息传播   7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王国维是近代中国最早传播西方哲学的学者之一。他对西方哲学的偏好、担任《教育世界》编职的经历以及投身教育实践,使他将传播的重心转向西方道德哲学及道德教育理论。他从哲学、教育学、课程三个层面译介和引进西方道德哲学及道德教育理论,为近代中国道德教育变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观念。他运用西方哲学理论与方法整理和阐发儒家伦理道德遗产,赋予其独特的价值和意蕴。他以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为基础,阐述新式教育的宗旨,独树一帜,为建构近代新式教育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3.
两千余年来人们对于五帝的看法纷纭,歧义甚多。王树民先生晚年致力于五帝时代的研究,在五帝释义、尧舜禹禅让的历史真相考察、夏代三康考辨等诸多方面,独辟蹊径,取得了独树一帜的成就,给后来者以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94.
从整体上看卡尔维诺与王小波的小说作品,二人都不约而同地呈现出相同的审美趣味,即都拥有童话色彩、游戏精神、诗意想象和智性思维四个方面。而且四个方面是彼此交融难以分清的,童话往往是诗意的,游戏往往离不开想象,而前三者之中又渗透着智性思维———这种一般作家少有的品质。  相似文献   
95.
王明居模糊美学思想综合对传统的深沉体认、宽广的学术视野和真诚的现实关切,奠立深厚的学理性,加入中西、古今的对话。这个"有意味"的学术现象,为我国当代美学的综合创新,提供着非常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6.
在阳明的文录、公移、告喻、奏折、诗文中,有诸多乡治思想。阳明在庐陵、南赣、汀漳、上杭、丰和、崇义、思田等地平定叛乱、赈济灾民、减免赋税、兴办书院社学、实行保甲制度、制定乡规乡约、推行土官自治、疏通盐法、设立县治等都是其乡治思想的体现,表现为宽猛相济、恩威并重、德法兼施等特点。  相似文献   
97.
王文进著、柳向春标点《文禄堂访书记》作为近代目录学的重要著作之一,一直被学界广泛应用为考镜源流、辨章学术的重要工具书。但该著亦不乏疏谬之处。现以劳权、劳格兄弟校跋本为例,略陈其失,供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98.
两次鸦片战争不但显示了西方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更招致包括科学技术在内的西方文化的大规模输入,然而囿于虚幻的文化优越感与流传日久的“西学中源”说,一般的中国知识分子较少考虑西方科学技术优胜的原因。王韬的个人经历及其特立独行的思维方式,使他比同时代的士人具有更为开阔的视野与较客观的认识。本文揭示了:王韬对西方科技文明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尽管在不同的情境中他的言论有时自相矛盾,但就总体而论,王韬是承认中国近代科技落后于西方的,他也是最早对此事实背后的原因进行思考与分析的中国学者之一。  相似文献   
99.
作为知识分子写作的提倡者和实践者.王家新的知识分子立场存在一个从思考到选择再到坚守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末对知识分子立场的敏锐把握使其成为时代的先导.但延续到个人写作阶段则对其诗歌刨作造成了一定的局限。  相似文献   
100.
盛晶 《科教文汇》2011,(34):87-87,110
天人关系是指天道与人道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王船山对传统的天人关系学说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从而形成了他的独特朴素唯物主义与朴素辩证法相结合的天人观。本文拟就王船山天人观的基本思想及其理论价值和现代意义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