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003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5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作为一个文学史家,厨川白村和周作人都很注重文学史理论形态的建构,都偏向于以逻辑形式来反映文学史进程,而不是单纯地描述文学史现象;同时这种建构模式都有它的现实指向性。另外,文学史作为一种对文学现象历史的研究,必然要涉及治史思维。从文学史关注的倾向以及发展的进程来看,他们的治史思维有同也有异。  相似文献   
22.
通过对崇明派琵琶曲"瀛州古调"起源、《瀛洲古调》琵琶谱的形成及《瀛洲古调》各版本曲目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瀛洲古调》琵琶谱的传承与发展的轨迹,进而揭示崇明派琵琶各传人在对《瀛洲古调》继承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独特演奏风格与特点.崇明派琵琶音乐美学观点已成为当今琵琶文曲演奏的基本审美理念,说明了崇明派琵琶的各传人以及当代琵琶演奏家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和发展了瀛洲古调.这不仅仅是崇明派琵琶的进步,同时也是对琵琶艺术的贡献.  相似文献   
23.
西周青铜器的精神内涵和相称比例关系既符合力学要求,又体现了视觉的美感要求,并向着简单和实用化的方向发展,在虚实统一、有无相生中突显了器物的实用性和装饰性。其纹饰以平面表现立体特征,粗细线条表明画面元素的前后虚实关系。雕塑技法使器表平面上表现出浑厚、凝重的立体效果。动物纹饰逐渐简化而富有图案趣味。神秘色彩淡化,纹饰重视抒发性情。西周中晚期金文逐步摆脱商金文的影响,以“篆引”为基础,开始形成自家风貌,走向纯粹线条化。字型固定统一,结构取纵势,修长婉丽,圆融内敛,“线”的自足性得到强烈张扬,笔墨韵味获得独立,线条浑厚华滋,凝重自然。西周青铜器的礼制化、系列化特色突出,富于秩序感和庄严感。  相似文献   
24.
"扬州八怪"是清代中期活跃在扬州的一个流派,他们大多出身贫寒,经历坎坷,以卖画为生.他们在艺术上都重视个性化的发挥,力求创新.就是这些画家,善于运用水墨写意的绘画技法,擅长于以简逸的笔墨来传达物象的精神.他们标新立异、清新狂放的画风,被世人称之为"怪",正是他们的"怪",才体现了他们的"新".文章对"扬州八怪"怪异画风的特点及成因作一些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5.
西周时期没有专门的法律条文,师旂鼎铭是一篇涉法铭文,其中涉及到的犯罪是战时违抗军命罪,作为军法判例,它可以反映出当时军法审判的一些程序,我们在对铭文进行集释的基础上,总结出这次军法审判的程序,这有助于我们了解西周时期的军法情况。  相似文献   
26.
以敬天保民、明德慎罚、崇孝尚友为基本命题结构的西周政治伦理思想体系,以德为纲,融宗教、道德、政治为一体,在中国政治伦理思想史上具有典型的原型意义:其"天难谌"诉求"以德配天",开启了中国德治主义原型;其对礼的创造性转换,确立了中国典礼制度原型;其作为传统文化的形成基础衍生传统道德规范,构筑了道德纲领原型。探讨作为原型意义存在的本土化的西周政治伦理思想可为当下政治伦理体系建设提供原型指导,从而在历史与现实的渐进对接中实现政治伦理思想的"原源之辨"。  相似文献   
27.
《雷雨》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它含蓄的语言和丰富的潜台词是文坛上永不褪色的华彩。以周朴园的语言为分析对象,从语量和语势两角度,探析周朴园的权势意识的凸现手段,体会曹禺的语言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8.
《周易》无疑是一部神秘的著作,一阴一阳.昭示了天地问变幻莫测的规律。它对现代的生活有许多启示,并且与世人关注的廉政文化有联系,这可以从《用易》本义、卦爻结构与特殊语汇三个层面揭示其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29.
亳社是殷商人举行社祀的地方。武王克商之后,殷商政权虽然灭亡了,但亳社还继续存在着。周人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亳社进行了"上屋下柴"的破坏。这样,亳社就成了亡国之社。亳社在周代社祀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一方面承载着殷商族群的原始宗教信仰与情感,一方面又是周人实行族群压迫的重要媒介。因此,亳社既非无足轻重到"根本不存在",也不会重要到与周社享有同样的地位。  相似文献   
30.
苏轼经"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其政治处境、物质生活、精神面貌皆处于空前惨淡状态。在此期间,苏轼主观上选择"心隐"的生存方式,冲破"隐"与"仕"的二元对立,在随遇而安、随缘自适的创作心态中开创了黄州诗词恬淡、清空的艺术境界,具有至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