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0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41.
当代作家中苏童的长篇创作极为独特,写作领域多变又在审美品格上保持对"飞翔精神"的追求。不论是虚构与重构历史的《我的帝王生涯》,还是在不均衡对抗中以罪与罚主题支撑人性之思的《米》,或是关怀当下人现实处境的《蛇为什么会飞》,这些作品都在试图猜想有关"自我之谜"并触及对当代城市生存境况的寓言式书写。  相似文献   
42.
长期以来,埃德加·爱伦·坡的思想和作品吸引了众多的读者和评论者.<厄谢府邸的倒塌>更以其丰富的想象吸引着众多的读者.和坡的其它作品一样,<厄谢府邸的倒塌>不仅讲述了一个惊悚故事,同时渗透着坡的艺术思想和人生观.通过从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手法,人物的外貌性格特征的独特描写,对应和铺垫手法的反复运用,文章的精髓和主题得以展示.  相似文献   
43.
文章讨论了中国戏曲服装色彩寓意的内涵、功能和衍变三个方面的内容,其意义体现在统一与协调。首先揭示舞台人物形象的外表与内在的统一,服装色彩与内容、气氛、感情表现的统一,服装与舞台布景的色彩对改善观众视觉效能的关系。其次探讨服装色彩的表现力、视觉作用及心理影响力。最后反映中国戏曲服装色彩统一与协调给观众的眼睛与心灵以充分的愉快、刺激和美的享受,增添观众的鉴赏情趣,增加演员舞台的艺术魅力,缩短戏曲与观众的审美距离。  相似文献   
44.
辟佛的韩愈和崇佛的柳宗元在唐代华梵文化交流的大环境里皆不同程度地受到佛教文化的熏习。由于作家的个性、经历、对佛教态度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导致了作品吸纳取向的差异。汉译佛典对韩愈的影响表现于诗歌,对柳宗元表现为寓言。  相似文献   
45.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探寻前事,通过描写金铜仙人被搬迁时对汉皇、故都的留恋,托古讽今,借汉喻唐,讽刺了当朝统治者迷信神仙、追求长生不老的昏愚行为,寄托了作者深沉的宗国之思。  相似文献   
46.
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是世界文坛最著名的政治讽喻小说,被评论家称之为"一本结束了乌托邦小说的反乌托邦小说集大成之作"。在《一九八四》中奥威尔描述了一个处在极权主义统治下的大洋国的种种恐怖景象,奥威尔创造了诸如"新话"、"老大哥"和"双重思想"等"奥威尔式"语言。从小说的结尾,主人公温斯顿"战胜了自己,爱上了老大哥"可以看出奥威尔的悲观情绪。《一九八四》一书胜在其对政治卓越的洞察和预言能力,在叙事和结构技巧的创新方面稍显不足。  相似文献   
47.
Abstract

Joseph Conrad’s ‘The secret sharer’ has often been associated with what can be called initiation stories. However, in this article I argue that Conrad’s text is more than that. It can, I suggest, be read as an allegory of the inaccessibility to reveal the essence of being in command, being in education, and also the inaccessibility of the essence of the meaning of the text itself. It keeps its secret by allegorically staging alternative readings. This inaccessibility gives rise to a feeling of strangeness, of the uncanny, that must be faced in order to pass through the initiation into the unknown that all the possible allegorical meanings of the text produce. In other words, ‘The secret sharer’ has an educational value that goes beyond the act of merely using it to exemplify a certain type of initiation. In this way I connect Conrad’s text to the themes of strangeness and the stranger and show how they mutually can involve a reading of education and literature as two distinct discourses of learning.  相似文献   
48.
寓言理论是本雅明文艺思想中的一个独创性理论。通过对德国巴罗克时期悲剧(非一般的悲剧)的分析,本雅明把传统的寓言概念改变为有着具体社会历史内涵的独特美学范畴———同现代社会及其艺术的残破性相联系,而同古典主义美学追求艺术的完整性相对抗,并试图以“寓言”性的现代艺术弥合知识与经验之间的疏离,以便达到对资本主义异化社会的批判。“寓言”因而成为解释现代艺术的钥匙。  相似文献   
49.
19世纪美国作家爱伦·坡是一位独特的作家。他生不逢时,但是在当代批评语境下,却受到了多种理论话语的青睐。造成坡小说文本众说纷纭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是坡小说的叙事修辞。“言此意彼”的叙事方式在坡的小说创作中表现出两种修辞变体:寓意与反讽。前者关注表层意义背后的深层意义,而后者关注的却是叙事者的表述态度。反讽修辞又使爱伦·坡的小说叙事增加了幽默和喜剧的色彩。  相似文献   
50.
本文从新历史主义批评家列文森对于华兹华斯《丁登寺》一诗的批评入手,借助詹明信的历史“缺场”观点来理解华兹华斯在这首诗中所反映的历史,同时借助解构主义文评家保罗.德.曼的寓言理论来分析该诗所呈现的自然。詹明信的历史“缺场”思想是建立在将历史视为寓言的基础上的,这就为将历史的寓言和自然的寓言在《丁登寺》中做整体的分析提供了可能。这样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好的理解《丁登寺》一诗的内在统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