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6篇
教育   3121篇
科学研究   271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228篇
综合类   23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3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217篇
  2012年   259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243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402篇
  2006年   405篇
  2005年   386篇
  2004年   332篇
  2003年   259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执政资源属性是当代中国党报的一个重要属性。是否有利于执政,应成为衡量党报办得好不好以及对党报的领导方式科学不科学的新标准。承认党报的执政资源属性,要求党报不断扩大读者群、发挥舆论监督功能、传播要有实效,真正深入民心。承认党报的执政资源属性,要求各级党委不但要支持党报改革创新,而且要推动和督促党报不断进行改革创新,要善于领导和监督党报,改善对党报的领导方式。  相似文献   
132.
我院教力管理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管理信息化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为使我院教务管理向“规范化、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我们在网上成绩查询、计算机排课、网上课表查询、网上信息反馈、规范重修考试工作、网上选课、教学视频点播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初步实现了教务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133.
中外在线档案资源获取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君  王强 《情报科学》2007,25(2):221-225
通过对国内外代表性档案网站的调查,对国内外在线档案资源获取进行了综合性比较。从档案网站主要内容、政府文件获取途径、站内信息检索方式以及档案资源获取权限设置等方面进行了共性分析;从档案资源获取模式、提供全文获取能力与档案资源丰富性以及辅助检索功能设置等方面进行了差异性分析,指出我国在线资源获取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今后在线档案资源开发与获取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4.
ISO9000标准与高校图书馆质量管理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世良 《现代情报》2007,27(4):115-116,120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世界范围内普遍认可的,通用的质量管理国际标准。阐述了高校图书馆贯彻实施ISO9000标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引入实施ISO9000标准的一般途径。  相似文献   
135.
档案界对档案定义一般采用“属+种差”的逻辑形式,因而揭示档案本质、确定档案属种就成为档案定义的根本问题。档案记忆理论认为,档案是记忆的物质形态。档案以自身历史选择的必然性和逻辑结构的客观优势,成为人类自觉建构的外脑记忆的典型形式。作为用来建构原始记忆的历史文件,档案在物质形态上表现为档案实体,在逻辑关系上表现为记录和再现两个维度。以档案实体为基点,沿时空维度,向后回溯是档案记录关系维度,在档案记录关系的另一端是档案记忆的历史事实,这是档案记忆的客体;向前表述是档案再现关系维度,在档案再现关系的另一端是档案客体加以证明的回忆事实,这是档案记忆的证体。在这种逻辑结构中,档案实体即档案本身是档案“二维”逻辑关系和档案“三重要素”的物质载体。档案现象的实质就是以“二维”逻辑关系,凝聚“三重要素”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36.
王胜利 《山西档案》2020,(2):138-141
当前随着政府信息开放共享的不断发展,社会公众对档案数据信息的公开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各界对档案信息公众服务价值发挥更大效用的迫切需要,使得档案资源的有机整合与高效共享成为档案学发展的一个热点内容。档案数据管理的转变正在成为档案管理研究的新范式,本文在分析档案数据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时,首先讨论了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档案资源管理的深刻影响;从内容整合、技术整合、服务整合三个层面阐述了档案数据资源的整合;从政策、安全、技术等角度提出了相关共享对策。  相似文献   
137.
[目的/意义]互联网渗透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各种力量在这个虚拟空间中相互角逐,各方的权力差呈现不稳定、不均衡的变化。档案作为客观对象,探索互联网对档案权力产生的影响有利于档案部门及时把握时势、调整自身定位、做出相应变革。[方法/过程]通过思辨法阐释档案实体权力与档案软权力的概念及其关系,指出互联网赋权打破官方叙事、网络安全威胁档案证据力、海量数据冲击档案地位是互联网时代档案权力解构的三大原因,并从话语层面、资源层面剖析互联网时代档案权力初步重塑的表现。[结果/结论]认为档案权力重塑的三条路径是:让渡部分权力融通对话渠道、创新工作机制提升知识服务、整合档案数据驱动行业变革。  相似文献   
138.
刘莎 《山西档案》2020,(1):94-103
大数据网络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所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和严峻。迫切需要按照档案信息化全生命周期分阶段深入细致讨论其面临的风险并制定风险管理策略。为了确保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可用性、可读性、保密性,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安全管理目标,应用核对表法、流程图法、目标偏离法,三种方法相结合的风险识别方法,对档案信息化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的风险加以识别、分析,找出关键风险因素。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风险因素主要为人为(含制度)因素、管理因素、技术因素三方面。从四个阶段的三方面风险因素入手分析,综合构建风险策略框架,既兼顾共性风险,又各有侧重。风险策略由以下四个方面组成:理顺档案管理方和第三方权责关系,明确二者既是合作又是监督与被监督关系的管理策略;应用区块链技术解决档案信息化管理安全性的技术策略;强化监督管理使管理形成闭环的制度策略;探讨档案管理者职业敬畏心和过硬技能的人才策略。以上为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可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9.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first half century of the Communist government’s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central-government archives of the last two dynasties. Immediately with the Communist ascent to power in 1949, the new government took great interest in assembling and protecting the country’s archival documents, readying the Ming-Qing archives for access to scholars, and preparing for publication of selected materials. By the 1980s Beijing’s Number One Historical Archives, in charge of the largest holding of Ming-Qing documents, had become the first Chinese authority to complete a full sorting and preliminary catalogues for such a collection. Moreover, to facilitate searches, an attempt has recently begun to create a subject-heading system for these and other holdings in the country. In the first half century’s final decades, foreign researchers were admitted for the first time and tours and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began to take place.
Beatrice S. BartlettEmail:
  相似文献   
140.
新莽时期,对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多有改造,史称"郡县以亭为名者三百六十,以应符命文也."这些改署"亭"称的县名与所属郡名有一定的关联,但这种关联仅在局部有效的特点也令学界十分费解,因此在依据这种关联试图复原新莽政区的讨论中,时有分歧.抛开关联,分析"亭"名县的地理分布,隐约可以看出"亭"名县在交通上的功能意义,这也许是新莽"亭"名县分析的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