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8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39篇
教育   3787篇
科学研究   619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400篇
综合类   299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7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376篇
  2013年   398篇
  2012年   457篇
  2011年   515篇
  2010年   359篇
  2009年   301篇
  2008年   334篇
  2007年   399篇
  2006年   379篇
  2005年   314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The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studies on students’ outcomes have initiated analyses that have had a growing influence on national and sub‐national education policies in industrialis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It is particularly the case of the OECD's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 which started in 2000 and has organised surveys every 3 years, so that the 2015 survey was the 6th. Its influence has been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several reasons: 1) it assesses the basic competences in reading literacy, maths and science of 15 year‐olds students, i.e. around the end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many countries; 2) the assessment is based on a reliable methodology and the tests are completed by qualitative surveys and studies; 3) and the results lead to recommendations and are amplified by the media in most countries. However, it is not easy to evaluate the real impact of PISA 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other international studies such as IEA's TIMSS and, particularly in Europe, the influence of the recommendations and benchmarks of the EU that has been growing steadily in the last 25 years. Our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PISA and EU policy focuses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education policy in France, but also studies its evolution in a few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 Finally, we underline the limits of the influence of PISA and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in education towards a convergence of education systems because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ir specific historic and cultural contexts.  相似文献   
122.
汉英句子扩展模式之对比研究及相关汉译英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翻译是一个比较差异、解决差异的过程,而句子是交际活动中的基本语言单位。现从句子层面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句子扩展模式,即汉语的句首开放性与英语的句尾开放性,以及由此导致的不同句式特点,并探讨相关的汉译英策略。  相似文献   
123.
通过对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的介绍以及国内对这两种理论的不同观点的分析,认为这两种 理论目前在我国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对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4.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生产力理论与中国国情有机结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产力理论.作者重点对三者发展生产力理论和实践的同一性进行探讨,从其认知取向、政治方向、价值标准、发展思路、目标追求等方面予以分析,认为是今天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殷鉴.  相似文献   
125.
本文选择世界上有代表性的美国,日本为比照国家,以国家之间地理课程的差异为立论的基本前提,运用描述法,比较法,地区差异分析法,对中、美、日课程设置,教学目的等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研究;首先运用描述法描述中,美日中学地理课程的特点,为进一步分析,比较和做出结论而积累必要的资料,然后经过分析和综合得到一般的评价,揭示中、美、日地理课程的特点及差异为我国地理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6.
多维视野中的受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播研究中,人们的受众观念经历了多种视野的变迁,受众曾先后被视作靶子、社会类别、消费、商品及解码等等。从总体倾向来说,这些视里的变迁体现了从强调受众的被动性到强调受众的主动性,从关注受众的社会因素到关注受众的化因素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7.
从区域投资环境的基本理论着手,选择反映区位条件、经济发展与市场发育水平、人口与劳动力、工农业基础与经济效益、基础设施、利用外资现状、社会文化素质7类因素共30个指标构成莆田市县域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莆田市各区(县)投资环境的区域差异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莆田市县域投资环境的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128.
我国三类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就业空间和教育发展基础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三类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的不同发展模式,认为东部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应以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职业学校为主,中部地区宜以县级职教中心为主,西部地区应以职普渗透为主.  相似文献   
129.
群众监督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成果和重要体现,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内在要求。它不仅承构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政治选择,而且推动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趋向。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保证了新时期群众监督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0.
英汉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都是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上。而语言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和折射镜。因此,观察中西文化的差异,对比两种语言的表达特点,从而达到掌握翻译技能的目的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