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4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2321篇
科学研究   157篇
体育   160篇
综合类   19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306篇
  2011年   237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232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研究型教师内涵的实践解读与理论解读日趋丰富多彩,研究型教师也成为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重要的概念之一。这一概念的历时发展,揭示出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多方面内涵:即解读研究型教师内涵感性路径、理性路径之间的转化,拓展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路径;对研究型教师内涵及其实践的多元化解读,构建了教师专业成长可持续性的、综合化的发展;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再塑造,丰富了教师专业的实践内涵;教师对研究型态度的再选择,满足了教师重建职业实践意义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62.
自古以来中国即以农立国,耕读持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征。农耕经济是塑造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根基,"耕读文化"作为农业社会的文明基因一直渗透在中国人的生活生产方式、道德学养、为人处世乃至各类文化艺术之中,这在永嘉耕读文化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相似文献   
63.
作为科学批评范式的"感情的型"是李长之文学批评观的一大特色,是李长之文学批评理论的中心话语。"感情的型"的诗学内涵有三层意思:一是一种情感体验模型;二是人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三是艺术造型。"感情的型"是好文艺的标准,但其理论阐述也有不足之处,必须批判性继承与运用。  相似文献   
64.
社会发展理论是人类运用概念和逻辑认识把握社会使其服务人类自身的一种意识形态,其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现当代西方和中国对社会发展理论的探讨经历着完全不同的研究路径:前者由分析到综合、由个别到一般;后者却在发生着从综合到分析、从一般到个别的理论转型。但二者又展示出共同的意蕴:对社会发展的研究既不能以本体论的方式单纯追求其抽...  相似文献   
65.
"说专业"是专业团队综合素质的展示,也是专业内涵和实力的体现,是"三说"(说专业、说课程、说管理)交流与沟通平台的重要环节,积极组织好"说专业"活动,将对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6.
翻译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是大势所趋,因此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应加强对学生的文化导入,注重学生文化意识和文化修养的培养,使他们意识到翻译的实质是跨文化交流。通过分析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以文化词语的翻译为例,探讨了跨文化视角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相似文献   
67.
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对美术的感知力以及对美术欣赏课的态度,与艺术专业的学生有所差距。导致了高校对非艺术专业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收获差强人意。本文对非艺术专业的学生的自身条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述了应对策略。希望能够为高校非艺术专业美术欣赏课教学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8.
加强内涵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推进教育学院科学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十二五”时期,大连教育学院进入了注重质量提升和品质培育的内涵发展阶段。本文就如何加强内涵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9.
2011年6月22日,云南省与保山市的社科专家、学者聚集一堂,首次在杨善洲书记的家乡——保山市施甸县召开“杨善洲精神研讨会”,与会者对杨善洲精神的提出与形成、杨善洲精神的内涵及特征、杨善洲精神的时代价值等主要问题进行研讨,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研究成果。梳理与会专家的主要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的几个问题,以期使杨善洲精神的研究更全面、更深刻、更科学。  相似文献   
70.
高职院校形成并彰显办学特色是高等教育多样化质量观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通过传承与创新体现在办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办学特色是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理由,是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服务社会的基础。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应当充分体现类型特色、层次特色和个体特色,以文化特色为根本、专业特色为核心、人才培养特色为关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途径,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