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4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2321篇
科学研究   157篇
体育   160篇
综合类   19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306篇
  2011年   237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232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传统的语法教学是静态地教语法结构和语法规则,学生只能进行一些机械性的练习,交际能力普遍较弱。实际上,不同的语法形式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交际功能,体现不同的语用内涵。因而,语法教学应该与语境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在语法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语用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992.
虚拟经济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学概念,最早产生于十九世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虚经济无论从规模,还是从表现形式都远逊于实体经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工业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虚拟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虚拟经济规模急剧增大。资本的虚拟化程度越来越高,虚拟资本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虚拟经济日益成为现代经济中一个决定性的组成部分,其经济学内涵和外延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本文试图从经济学角度总结虚拟经济的内涵,表现特征以及主要存在形式。分析虚拟经济对现代经济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针对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现状,探讨如何不失时机地发展虚拟经济,防范和控制我国经济的泡沫风险,保障经济快速、健康、持久地发展。  相似文献   
993.
论文以近百年的散文文本和散文理论为依据,尤其是对近二十年关于散文本质与类型的代表性观点进行辨析后,认为凡创作主体运用与自己相关的种种题材,直接将自我的个性,情怀,观点等,以散体文句在较短篇幅中自由而又艺术地表达出来,进行多重真实主体的情思互动,且试图传达或改变现实精神结构者,都是散文,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可分为议论散文,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兼类散文四种亚型。  相似文献   
994.
20世纪30年代初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和苏联“一五计划”的成功,思想界在继五四运动后又一次掀起一股社会主义思潮。从学理、内涵、影响三个方面对这股思潮的历史地位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995.
“韵”的流变与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韵”是中国古典美学史上的一个原生本土范畴 ,它既具有本体论意义 ,又具有特征论意义。“韵”已成为一诗学和美学传统 ,在中国文艺美学史上有着自己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996.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适时地提出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唯物史观的科学运用和发展,其科学性就在于其哲学基础是唯物史观。本文从科学发展观对唯物史观的运用和发展说明其科学内涵,其科学内涵主要表现在体现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思想.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及其人的全面发展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97.
阐述了同义词定义的研究与发展概况 ,指出同义词的同义是一词与另一词在其一个或两个用义上的同义 ,这种同义关系是语言内部的 ,是元语言的 ,这样则可以避免复杂的哲学争论 ,从而指导同义词的教学与研究  相似文献   
998.
英汉动物名词文化内涵比较与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汉语中有许多以动物名词设喻的语言现象。翻译实践中如何透过这些动物名词的字面语义信息 ,深入挖掘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并采用相应的翻译对策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  相似文献   
999.
正确认识和理解“以德治国”思想的科学内涵,是实施“德治”与“法治”并举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的“德治”不同于封建时期的“德治”、“礼治”和“人治”,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准,让广大群众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倡导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德治”的宗旨所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法律与社会道德在本质上一致,“德治”与“法治”并行不悖,二者相辅相承,彼此促进。  相似文献   
1000.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当然也是高校党建的指导思想.研究它与高校党建的关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