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404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56篇
综合类   61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31.
论述了瑞士联邦法院对国际体育仲裁院(CAS)裁决进行司法审查的一般规定,从撤销或维持CAS裁决的案例等方面,论述了从瑞士联邦法院的司法审查对CAS的影响。以中国、美国、德国等的案例为例,论述了《纽约公约》缔约国对CAS之裁决的司法审查概况。许多CAS仲裁员有丰富的学术背景并接受了较多的仲裁任命。但是,我国乃至亚洲的仲裁员在CAS仲裁员中的比例极低,这是我国体育界和法律界都需要重视的问题,也是CAS要考虑的平衡仲裁员的地域分布问题。"公共政策"没有明确的定义,使得对相关案例裁决的结果难以准确预判。《纽约公约》缔约国众多,难以统一法律规定。作为对CAS仲裁裁决进行司法审查最频繁的国家,瑞士有必要对"公共政策"进行更明确的定义。基于反兴奋剂的严格责任原则,一些无辜的运动员受到了处罚。对于运动员特别是职业运动员来说,这无疑将影响到他们的生计。国际反兴奋剂机构、CAS和包括瑞士在内的国家立法机关都应该考虑改进严格责任规则,严惩兴奋剂事件中的肇事者,豁免对无辜受害者的处罚。  相似文献   
32.
随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与实施,各地法院先后受理并审理了多起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案件,但是从案件的受理、审判到结案,各个环节都显示出法官们对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案件认识上的分歧.因此,从理论上对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予以梳理,统一认识,以指导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案件的受理与审判是非常必要的.但限于篇幅,作者仅以对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案件起指导作用的基本原则作一分析与探讨.作者认为,基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价值取向,从保护公民知情权、促进政府信息公开的角度,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权保护原则、利益衡量原则、及时原则以及不公开审查原则.  相似文献   
33.
在我国小额消费纠纷已成为一种大量发生的诉讼现象,应当根据此类纠纷的特点,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建立行之有效的小额消费者纠纷解决机制,包括给予和解或调解协议必要的法律约束力;赋予行政执法机关行政裁决权;建立专门的消费争议仲裁制度;设立小额诉讼法庭;完善代表人诉讼制度等。  相似文献   
34.
国际刑事法院要求苏丹合作执行巴希尔逮捕令的事件反映出国际刑事法院存在着制度上的缺陷和不足:联合国安理会在向国际刑事法院提交情势时,应当明确选择一种国家与国际刑事法院合作的机制;国际刑事法院应当积极应对某些国家不履行合作义务的情况;如果要对非《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缔约方的国家适用规约第九部分中的制度,就必须对某些条款进行必要的修正。  相似文献   
35.
模拟法庭审判中的辩论有三个维度:时效、事实、法律关系。辩论存在于两个阶段: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辩论的目的与主题有:查明事实、适用法律。亲历辩论实践,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法律知识与技能,生成法律思维。  相似文献   
36.
由于证人保护措施的不到位,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着证人不愿出庭作证的现象。为解决这个问题,现在不少国家已经逐步开始建立和完善本国的证人保护立法制度,其中“隐蔽作证”即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分析“隐蔽作证”制度并指出其法理基础主要存在于及时发现案件真实、保护证人人权以及提高诉讼效率之中,从而为这种制度在我国的建构提供理论根据,同时也为保护证人的立法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7.
我国民事调解制度的现状简析及改革浅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法院调解和人民调解的内涵及利弊的简要分析,提出对我国民事调解制度改革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8.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新刑诉法"),这是自1996年修改刑事诉讼法以来,第二次对刑事诉讼法进行如此大规模的修改。此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内容涉及大量有关证据制度的条文,特别对非法证据排除和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予以明确规定。现围绕修正案主要集中讨论证据制度方面的问题,在肯定其保障人权和完善法治方面的重大进步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可能存在的一些不足并探讨和寻求完善的方法和途径。第一部分介绍不强迫自证其罪原则,论述其进步性及局限性;第二部分论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尤其是围绕其与两个证据规定之间的关系论述非法证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非法证据的证明标准,排除合理怀疑与结论唯一两种理论的对比以及非法证据在量刑程序中是否具有证据能力的问题;第三部分论述我国证人出庭问题的法理基础、证人出庭难的问题与危害,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9.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法院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探索纠纷解决方式,在运用多元化手段解决纠纷的同时注重自身能动性,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诉讼调解制度在汲取了传统纠纷的解决理念基础上,顺应时代的召唤积极探索,一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研讨。调解本身的特性决定了调解活动无法如审判活动般规范,但既是程序就一定有度,发现法院调解中的程序问题、论证调解程序化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提出程序化措施,在司法能动提出的背景下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0.
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减少司法腐败,实现司法公正,必须采取三大举措:人大监督不应直接发布命令,党委由横向领导转变为纵向领导,建立独立的司法机关经费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