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10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72篇
教育   13141篇
科学研究   332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51篇
综合类   460篇
信息传播   18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253篇
  2020年   341篇
  2019年   261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223篇
  2016年   220篇
  2015年   250篇
  2014年   650篇
  2013年   1164篇
  2012年   1032篇
  2011年   1081篇
  2010年   811篇
  2009年   715篇
  2008年   939篇
  2007年   1095篇
  2006年   1076篇
  2005年   904篇
  2004年   865篇
  2003年   774篇
  2002年   544篇
  2001年   389篇
  2000年   207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吴效马 《教学与研究》2004,12(12):57-62
民国时期新旧递嬗、方生方死的持续过渡型社会形态,铸就了此期风俗文化现代转型鲜明的二重性特征:在中西新旧风俗文化的相互关系上,新旧纷陈的杂糅性、过渡性与中西会通、迎新纳异的兼容性、开放性并存;在移风易俗的力度、广度上,较前而言的深入性、广泛性与此期仍甚显著的迟滞性、不平衡性并存;在风俗变迁的社会效应上,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进步性与尚奢、崇洋之风日益滋长的负面性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目前教师教育情感的失落作了简要描述,以期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美术教育作为人的全面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为各国教育界所认同,但由于美术教育的特殊性,使部分人士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与误解。本作通过在日本短暂的艺术交流,了解了日本美术教育的一些现象,并将我国该方面的现实与之进行比较。希望引起各界对当前我国美术教育的关注,以更好地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  相似文献   
14.
在即将来临的知识经济时代,技术老化的周期及人们职业变换的进度将越来越快。因此,高等教育只有实行柔性教育,才能适应这种迅速变化的客观要求,培养出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合格人才。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采用柔性教学计划,实施学分制管理和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5.
当前,面对知识经济、信息社会、高等教育国际化等新形势,大学迎来了一系列新的机遇与挑战,要实现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大学必须要适应新形势,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学习观、质量观和管理观。  相似文献   
16.
面向职业教育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技能培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和参与 ,需要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服务。本文通过对职业教育特征的研究和对职教部门的调查 ,分析职业教育对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技能水平的要求 ,建设培养技能所需的硬件环境 ,探讨技能培养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教育过度:谁得益,谁受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过度自20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已为西方学界广泛研究。对于教育过度的社会影响在国内外学界已有论者进行了一些探讨。在此,笔者主要基于社会学的视野,审视教育过度对教育投资者和国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自秦以下的中国政治走上标榜文治的道路,社会上逐渐形成重文轻武的传统。清末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特别是庚子义和团事件以后,社会上出现了尚武思潮,清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教育改革存在明显的“尚武”倾向,1906年把“尚武”定为教育宗旨之一,体现出时代和社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我国部分网络教育大学生身心健康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测试、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我国部分网络教育大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状况、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的探讨,提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思想,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创新人才的培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