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2424篇
科学研究   111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26篇
综合类   115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239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244篇
  2006年   227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悲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利夫是一个"人性与兽性"集于一身的形象.他何以从一个天真善良的少年沦落为一个残忍暴戾的复仇狂?辛德雷与林敦所代表的阶级压迫和社会摧残是希斯克利夫悲剧间接的和外在的原因,其直接的和内在的原因则是源于希斯克利夫的挚爱凯瑟琳对他爱情的背叛,以及因此而导致的他个性中原始野性的爆发.希斯克利夫的悲剧,既是社会的悲剧,也是爱情的悲剧,更是他个性的悲剧.  相似文献   
992.
作为文化上处于劣势的性别,女性积极追求爱与性的权利通常被剥夺,正如《牡丹亭》和《莎乐美》所揭示的,当有个别女性起来反抗时,会遭到各方面的抵制。东方女性杜丽娘郁郁寡欢,终其一生,而西方的莎乐美则能够大胆追求自身欲望。然而,她们的爱有殊途,情却同归,在死亡面前真正得到了考验。  相似文献   
993.
长江水质污染预测的灰色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质预测涉及因素众多且机理复杂,而且已知数据偏少,故采用灰色理论中的GM(1,1)模型对长江污染物进行预测,并进行了四种检验,都达到较满意的效果.为了使预测结果更加准确,提出了用GM(1,1)模型群和等维灰数递补动态预测两种方法加以改进,从而避免使用单一的灰色模型容易受到不稳定信息影响的缺陷,使得预测精度更加准确,提高预测结果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994.
中国的女性写作虽然颇受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影响、在写作上呈现出宏大叙事主体的疏离性特点:即从女性特有的视觉来看待现实与历史的机缘往往就在恋爱、婚姻和家庭这些与男人交往的过程中、那么女性更多的把情感世界作为自己生命的寄托方式便自然而然的。以此为注视点、追溯女性写作中爱情理想的构建.解构的过程及其轨迹、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95.
同为女性反抗男权统治的叙事文本,对于女子反抗的态度,金羊毛神话是肯定的,而嫦娥奔月神话是否定的。这样的态度影响了它们各自的“置换变形”的不同取向:在西方多演变为爱情悲剧,在中国多演变为婚姻悲剧。  相似文献   
996.
浅说"一见钟情"--才子佳人小说叙事模式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在男女主人公之间形成了“一见钟情”的相见模式。首先,这一模式的形成与封建礼教禁锢下的人性诉求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封建礼教只能限制青年男女的行动自由却无法束缚其正常的生理发育,它对两性交往的严厉禁锢,反而更加激发起青年男女们对异性的渴盼与向往,从而也就更易于一见钟情了。其次,这一模式的形成与明末清初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思潮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定程度的个性解放,使得才子佳人们充满着对自主婚姻的强烈渴望,对封建礼教的基本恪守,又使得他们不能也不敢与异性自由交往,正是这一特点促成了他们的一见钟情。  相似文献   
997.
中国古代文学婚爱理想模式的嬗变与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婚爱学大体形成了英雄美人、才子佳人、浪子荡妇、男女知音这几个婚爱理想模式,它们的生成与演变构成了中国古代婚爱学的发展史。因此,中国古代婚爱学的发展,实质体现为不同婚爱理想模式在学创作实践中的生成与演变。《红楼梦》在宝、黛爱情描写中所创造并巩固的男女知音婚爱理想模式,是中国古代婚爱学描写的终结。  相似文献   
998.
目前诗坛只注重到新诗的不景气,但同样旧体诗也不景气.作为诗的国度,应对新诗与旧体诗同样关注,应提倡旧体诗的写作.以旧体诗促进新诗的发展,"以旧促新",并达到"新旧并重".这样,中国诗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999.
鲁迅的《伤逝》实际上讲的是一个完整的爱情故事。无论涓生和子君自身有什么样的缺点,他们的行为却完全是依照一种现代性的婚姻伦理道德进行的,那就是,现代性的婚姻是以婚姻中的双方对彼此爱情的存在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他们的结合是因为有爱情,同样,他们的分离是因为爱情的消失。而非理性、易逝性和不稳定性是现代爱情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00.
该研究通过自编问卷对88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恋爱观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恋爱观既传统又开放,在对恋爱的态度和看法、喜欢的爱情类型、恋爱动机、如何应对失恋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年级、性别、专业、是否师范生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