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71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93篇
教育   5970篇
科学研究   1076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802篇
综合类   739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225篇
  2014年   465篇
  2013年   491篇
  2012年   700篇
  2011年   696篇
  2010年   483篇
  2009年   489篇
  2008年   629篇
  2007年   757篇
  2006年   709篇
  2005年   595篇
  2004年   531篇
  2003年   450篇
  2002年   358篇
  2001年   258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一百年来,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编写工作虽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要弥补这些不足,应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保持多元的格局;二是开阔视野,拓展内容;三是体现当代精神,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四是重积累,循序渐进。这样才能真正展示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真实面貌,揭示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02.
浅谈新时期的大学校园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优秀的校园精神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一面旗帜。当前,努力培育和营造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高校特色的校园精神,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培养一流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3.
梁迪 《高教论坛》2002,(5):64-67
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陶行知先生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空间和时间的“五解放”教育思想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其实质就是真正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应该以“五解放”教育思想为指导,树立全新的创新教育观,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能力,全方位营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的环境。通过创新精神的培养,造就更多与时俱进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4.
学校文化建设是通过精神文化的作用 ,用学校特有的无形的文化力量 ,形成教职工和学生遵循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观念、行为准则 ,以达到学校整体素质提高的目的。学校文化建设 ,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群体文化、个体文化、管理文化、形象文化、环境文化等方面 ,必须加大工作力度把学校文化建设抓好  相似文献   
105.
创新网络形成本质上是一个复制动态演化过程,类似于有限理性条件下的演化博弈.本文借助演化博弈模型对创新网络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创新网络演进过程的内在规律性,得出的基本结论是:网络正外部效应是创新网络形成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6.
中国山水画是美术学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要提高学习效果必须重视实践环节。要从重视临摹入手,继承传统;要强调写生实践与验证提高,通过实际训练锻炼学生的写生和创作能力,以及追求高远意境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7.
《李育善散文集》是商洛作家李育善于2006年4月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记录了作者从一个普通的文学爱好者到一个散文作家的成长过程。李育善散文的最大特征是记录日常生活,体悟平常感情;他的散文具有文学精神家常化、文学情感大众化、文学语言日常化等创作特征。在文学大众化倾向已成为消费时代文学主要特征的文化语境下,如何更好地张扬散文的文学精神,建构诗意存在的家园是散文作者以及我们广大读者的共同期待。  相似文献   
108.
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之后,小康社会的精神需要必然上升到一个重要位置。人们应当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真研究民族精神重建中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9.
早在中国古代先秦时期,政治家和政治学者就已经在实践和理论上为整合政治冲突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但在中国,政治学意义上的政治冲突研究始终未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政治冲突的涵义也处于不断的跃迁之中。本文在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理论框架中,对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0.
论陈衡哲小说的女性觉醒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认为,陈衡哲坚持的是非“女性化”的写作立场。本人认为这一结论不确,陈衡哲的小说创作实则体现了“五四”早期新女性对自由人生的呼唤和渴望,以及对女性自身生命意义、生存价值的思考和探索,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化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