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36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37篇
教育   5375篇
科学研究   271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387篇
综合类   47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307篇
  2013年   335篇
  2012年   509篇
  2011年   467篇
  2010年   375篇
  2009年   381篇
  2008年   504篇
  2007年   604篇
  2006年   591篇
  2005年   513篇
  2004年   496篇
  2003年   395篇
  2002年   314篇
  2001年   239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青年文化心理与民族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合理的化心理是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的推动力。从当代青年的化心理形成过程中可以看到,青年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化心理内化机制,并形成了相对合理的化心理。但在跨化交流中化的影响是复杂的、潜在的,应注意不良的认同发展趋势。要努力构建青年化心理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不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2.
学校的教学应从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内容、方法等方面有更大的选择余地。这样做的结果,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加强自信心,把握机遇,培养独立性,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相似文献   
93.
爱因斯坦是位伟大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的怀疑和批判精神,关于自然界统一性的思想和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是引导他取得一系列科学成就的指导思想,并已成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对科学的进步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4.
全面抗战爆发,冯先生随着清华大学流亡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民族兴亡"启示和激发"了冯先生的爱国情愫。为了复兴中华,他奋笔创造哲学体系,同时还直接投入联大的爱国活动。他出任校歌校训编制委员会主席,与同仁们殚精竭虑地一起进行创作,其中著名的校歌、进行曲的歌词以及纪念碑的碑文,均出自冯先生之手。冯先生的美文极大地张扬和鼓舞了联大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抗战胜利的信心,促使了师生们的思想得到净化和升华,为联大培养爱国志士和世界一流人才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冯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永垂青史。  相似文献   
95.
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核心内容有:搞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有一股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提倡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根本在于教育常抓不懈;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做出榜样。  相似文献   
96.
梁启超的代表作《新民说》结合了西方自由主义理论,梁氏以进化论为依据提出“道德革命”论,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提出质疑;他论述个人精神自由的重要性,并指出“除心奴”是实现精神自由的关键所在,这些都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意义,但同时其伦理观又具有很大局限性。  相似文献   
97.
魏晋玄学在各发展阶段虽有不同特点,但始终围绕“名教”与“自然”问题进行儒、道整合,试图形成一种适合现实社会需要的指导理论。但客观结果却与理论目标相悖离,魏晋玄学对于现实社会的理论指导并不成功,而它在儒、道整合中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学精神,即现实基础上对美的极致的追求。对这种美学精神的深刻理解实际上就是对魏晋玄学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98.
真:大学精神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精神的逻辑起点是真,真沿着自由、真知、引领展开,真知之境、自由之境与至善之境升华为至真至圣之境,变幻出大学万千世界来,大学万千世界又复归于真,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相似文献   
99.
教师教育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主要应该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1)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教育相结合,注重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2)跨文化意识与国际交往能力培育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3)终身教育的观念和多种能力培养相结合,注重培育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4)民族精神、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教育相结合,注重培育学生的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100.
“一山一水一圣人”这一观念成说的形成,与“山”、“水”、“圣人”间内在的和时空上的关联密切相关。前者主要体现在三者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哺育和发展上,而后者在中国传统古籍有关记载中有着明确的印证。“一山一水一圣人”作为一个抽象概括的观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