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1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840篇
科学研究   259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103篇
信息传播   1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3 毫秒
31.
把"示范实验室"建设成现代化创新空间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电工电子示范实验室”建设加速了实验教学改革和管理创新,加强了硬件环境建设、教材改革,实施了开放式、智能化、网络化等现代化管理,建立了“综合技术实验室”、“创新技术实验室”等,既加强了基础训练,又强化了综合和创新能力培养,“示范实验室”的建设为大学生建立了现代化创新空间。  相似文献   
3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是其经济长期而稳定发展的内生性因素,它对未来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试就知识资本的涵义、内容作一些初探.  相似文献   
33.
曹操历来被当作奸雄的代名词,其实他虽然并不完美,但称之为英雄是当之无愧的.因为他有勇有谋,任人唯贤 ,百折不挠,基本实现了平定天下的志向,并且有情有义.  相似文献   
34.
建设智能制造类专业群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目的是解决部分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不够、指导教师能力水平不高、实践平台功能相对单一和职业氛围不浓厚的问题。该平台集生产服务、专业课教学、技术创新和创新创业教育于一体。实践表明,智能制造类专业群平台为实施专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锤炼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5.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对于高校学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实验教学也需要做相应的调整以适应需求。在电学实验中开设"智能灯"项目的开放实验就是基于此种目的,在模拟电路实验和数字电路实验课程中锻炼学员解决问题、动手实践的能力,再结合新的开放实验考核方式对学员的综合素质做出评价,有利于学员创新思维、个性发展的培养。  相似文献   
36.
普通模糊控制器引入在线插值算法,改善了普通模糊控制器的稳态性能,消除了普通模糊控制器的调节死区.  相似文献   
37.
为提高生产效率,对汽车大灯开关生产设备进行了全自动化的设计和改造,这对于汽车零部件的智能制造具有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8.
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一系列智能制造产业宏观政策出台,高职院校需要紧跟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趋势,构建以智能工厂、工业机器人、精密测量和先进制造等智能环境为基础的人才培养平台,以满足新形势下政府、企业和学校对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39.
实现电信网络智能业务有多种方式,智能网方式是一个国际公认的极佳方案。探讨智能网的结构、模型、新的应用以及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0.
智能制造工程新专业是新工科专业的典型代表。智能制造工程新兴工科专业为满足未来制造领域的高端复合人才需求而应运而生。建设智能制造新工科专业,必须形成在通识教育理念下,强调数理基础,基于传统机械学科知识体系,融合交叉学科科技新元素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大力建设"智能制造"、"互联网+制造"、"人工智能"等时代背景下的新技术特色课程。需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在有限的学制内让学生获得更宽更深知识,落实智能制造工程新工科专业领域要求的工程人才需要具备的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为建设有利于学生自由发展的课外实践环境和平台,需要联合智能制造领域国际知名企业、国内领先企业,建设企业实践基地、校内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实践环境以支撑本专业高端复合人才培养。智能制造工程新兴工科专业的建设探索将促使机械工程学科领域的工程教育进一步适应未来制造领域新发展,推动高等教育机械工程专业复合型高端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