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771篇
科学研究   66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5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作为“虞山诗派”“疑丞”的海虞“二冯”,创造性地阐释“比兴”之义,并将其与“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融为一体,概括了诗歌“以比兴寄美刺”的体用本质。其“比兴”说虽有狭隘之嫌,却也深合我国古代的论诗传统,对清代诗词的创作和理论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2.
现代隐喻研究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人类认知、思维、言语和行为的基础。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合理运用隐喻的认知及教学功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相似文献   
23.
汪曾祺的小说写得极富意境,一直以来,前人多从叙事学、文体学和美学的角度来研究。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用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机制分析其代表作《受戒》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24.
称谓是用来反映人们之间相互称呼的一套名称,而其中的职业称谓又可突出的反映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及文化背景。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科学的一个分支,它是认知心理学与语言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的交叉边缘学科。本文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汉语教师职业称谓语"园丁"进行相应的解析。  相似文献   
25.
周自强 《海外英语》2011,(10):22-23,26
Figurative speeches, especially metaphors that prevail essays, novels, reports, poems, etc. give flavor, if not life, to writings, help express the inexpressible, bring the abstract concrete, make the tedious succinct, and illuminate the vague and the ambiguous bright and clear. It seems that metaphors to writing is what salt to cooking ─ and more. In this paper, we are attempting to drag it to a "down-to-earth" tool to be handy to common learners by quoting examples from various styles to show how it can be used to increase language power and how important it is for ordinary Chinese learners of English to get familiar with and learn to employ metaphors and other figurative speeches in writing. We should be able to use words in non-literal sense to lend force to an idea, to heighten effects, or to create atmosphere, so as to make our writings eligible at least for practical use and readable for an ordinary native speaker of English.  相似文献   
26.
韩巍峰 《海外英语》2011,(8):251-254
隐喻是人类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语言现象,也是语言学习(尤其是二语习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虽然已有研究表明上下文(co-text)对实词(lexical word)隐喻意义的习得有一定的作用,但关于语境效应对功能词(functional word)隐喻意义理解作用的研究却不多。该文通过理论研究,实验调查等方法就语境效应如何作用于对功能词隐喻意义的理解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上下文中附加信息的增减,事件发生顺序的改变等因素对情态动词本体域与认识域之间的投射,并列连词对称及不对称用法,"if"的条件/让步用法等隐喻意义的理解产生影响。最后,该文为二语教师、二语学习者及语言测试机构提供了一些实践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7.
王晶蕊 《海外英语》2011,(11):65-66,68
基于概念隐喻在高级英语教材中的普遍性,该文探讨了概念隐喻理论在高级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隐喻能力的培养的必要性。该文重点阐述了在高级英语课程中应用概念隐喻理论促进词汇习得、篇章理解和写作能力培养的意义。  相似文献   
28.
G.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是20年来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隐喻研究也从传统的修辞学和语义学方向开始向认知语言学方向转变。人们对隐喻的认识不再只停留在修辞学层面,而是将隐喻现象提升到思维方式的高度。这些认识促进了认知语言学的整体发展,也促进了隐喻的跨学科研究。文章以认知语言学隐喻理论为基础,结合教学实践,探讨隐喻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基于隐喻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29.
隐喻是日据时期台湾小说中的一种重要书写策略和修辞方式。通过以赖和、杨逵、吴浊流三位台湾作家的代表作为研究对象,从作品命名、文本情节、小说人物和事物等角度阐述日据时期台湾小说中的隐喻形式,并对这一修辞行为的历史语境作了考察。  相似文献   
30.
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和意象图式理论,针对作为意象图式概念的"Timeo Wew Romvn"型前置词在科技英语中的图式映射进行新探。研究表明"Timeo Wew Romvn"都能够把空间域的意象图式结构从始源域映射到非空间抽象目标域之上,再次佐证"许多抽象概念结构部分源起于意象图式结构,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是隐喻思维"的认知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