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篇
  免费   2篇
教育   447篇
科学研究   13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9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41.
现代汉语中,数词无论是在表示物量还是表示动量时一般都需与量词连用。从汉语史的角度考察,古汉语中数量词用法比较复杂,在表数量上有一个由数词单用到数词、量词连用的过程;而且数(量)词的句法分布比较多样与现代汉语多有不同。本文主要考察古汉语中数量词的使用情况和在不同时期的用法现象,从而描绘出数量词的使用发展的演化脉络。  相似文献   
42.
汉语的“流水”格局不是“数碗数碟”,“无形式”不等于随意,“无形态”不等于“落后”,直觉不意味着无理性,具象不等于纯自然。  相似文献   
43.
隐喻将已知概念和未知概念联系起来,使语义的扩展和演变得以实现,而始源域和目标域里概念之间相互交织的联系,又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语义概念场。隐喻性词汇的教学应该从隐喻性词义生成演变的特点和隐喻词义的认知框架出发,推进学生对隐喻性词义的深加工,从而使隐喻理论在词汇深度教学中获得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44.
法律文件语言以严谨、准确、正规、鲜明著称,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语言结构。“的”字结构是法律文件中一种常见的句式,要译好这一特有的结构就要掌握其翻译方法和技巧。分析我国权威法律法规中的中英文对照条款,可进一步探讨这一特有结构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45.
隐喻能力作为二语习得过程中对学习者更高的要求,是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有益补充。文章采纳现代隐喻认知理论观点,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结合隐喻与文化及隐喻与二语习得的关系,指出隐喻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是语言与文化联系最紧密的部分,二语教学要注意文化的导入,提高学生对隐喻的领悟能力。隐喻能力能够促进二语学习者的学习,用现代隐喻理论指导二语语言与文化习得是十分重要的,以达到用现代隐喻理论指导二语语言与文化习得的目的。  相似文献   
46.
汉语中的“这本书的出版”之类“NP的VP”短语的性质问题,是学术界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这种由主语和谓语构成的结构,其实只是一个名词性偏正短语的修饰语——定语,它的中心语并未出现,而是被隐含起来了。其中“的”字是一个名词性标记,它是在中心语被隐藏之后添加上去的。我们将这种隐含掉了中心语的名词性偏正短语称为“隐核心”短语。“隐核心”结构的出现是语言经济性作用的结果,同时与它的中心语本身的语义特点、语言信息的传递特点和汉语的语法特点的影响也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7.
太平天国各种文书有的用浅近的文言写成,有的用语体文写成,甚至近于口语。但由于太平军中隐语术语甚多,加以方言俗语与文言掺杂,因此有很多词句不明、意义难以理解的地方。本文以《洪秀全选集》为语言材料,从普通词汇、避讳和隐语等方面简略分析太平天国文书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48.
胡琳  张松 《重庆师专学报》2008,27(2):114-117
对现代汉语中非固定短语的熟语化这一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的例句,从结构的定型性、语意的不可分割性以及语用频率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界定熟语化的非固定短语。  相似文献   
49.
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人类的认知现象,是一种思雏方式。文章将概念隐喻理论具体运用到大学英语的词汇教学中,探讨了如何通过概念隐喻来学习英语多义词、英语习语以及如何通过概念隐喻将相关词汇联系起来习得。  相似文献   
50.
短语在汉语语法系统是由词过渡到句的桥梁,是构成句子的基础。短语教学在初中语法教学中地位十分重要。进行短语教学要重视概念的建立和区别,要注意把结构形式分析与结构关系分析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