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25篇
科学研究   20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20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71.
对大学生在《统计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认识上的种种误区进行了归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要对统计学有个明晰的整体认识,注重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和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等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372.
我国目前对保证期间性质的认识存在着误区。保证期间在特征上与诉讼时效期间和除斥期间具有较多的共性,但也有不可忽视的差异性。只有不拘泥于特征分析,站在民法体系的高度上,联系具体的生活实践,才能看清保证期间的全貌。无论是一般保证期间还是连带保证期间,其性质都是债权人有权通过与保证人协商将保证责任的数额及履行方式具体化的期间。保证期间内债权人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既是权利也是通知义务。一般保证的债权人起诉债务人以及连带保证的债权人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可以引起保证期间的中断。保证期间届满导致保证责任免除是推定保证责任为零,而不是消灭了某种实际的权利义务。  相似文献   
373.
高校班级管理者的误区是把自己作为管理者被动地去管理班级,因而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在当今日新月异的变革中,辅导员要转变思维模式,学会用老板的思维经营班级,不但能成就学生,成就学校,成就社会,还能成就自己未来的事业,实现学生、个人、学校、社会四方共赢。  相似文献   
374.
自古及今,人们对孔子有颇多误解,本文以分析人们曲解孔子的原因为线索,列举人们对孔子的误解之处,并一一还原孔子的本意。  相似文献   
375.
话语误解现象广泛存在于言语交际中,认知语境对交际中话语的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分析话语误解的成因,有助于我们减少误解,促进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376.
目前,MCAI课件因其自身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当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MCAI课件的特点进行了说明,重点分析了MCAI课件在使用和设计方面存在的误区,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77.
民族主义误读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主义在我国经历了一个从批判到兴起的过程,其间不乏人们对民族主义的误读。原因是存在致使民族主义误读的因素:作为民族主义行为主体的“民族”概念的复杂性;民族主义概念本身的复杂性;民族主义在我国被打上了阶级的烙印;民族主义概念的泛化和滥用导致其贬义化倾向加重;第三次世界民族主义浪潮的负面影响。分析这些因素有助于对民族主义的认识,以减少误读。  相似文献   
378.
"诗中有画”不是"艺术论的认识迷误”,而是艺术形态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是两种艺术在意境、情趣上的有机化合,异迹而同趣,相异而相通.诗中有画还是诗,而不是画 ,不能用诗的历时性来"剥离”其绘画性的美学蕴涵.诗中有画不是"不包含价值判断”的中性概念,而是肯定性的审美判断.它是一种成熟的艺术境界,熔诗情画意于一炉,以其出位之思,取得超媒体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379.
教育量化研究旨在通过测量、统计、推论分析教育现象,探究教育规律和指导教育实践。能否正确运用教育统计方法,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科学性和指导教育实践有效性。本研究以35种教育类CSSCI来源期刊(2019-2020版)234篇教育量化研究论文为样本文献,设计《教育统计方法应用检核表》,记录文献中涉及的教育统计方法和归纳常见的统计“误区”。结果发现,当前教育量化研究存在误用统计方法、参数报告不完整和不规范、相关回归误作因果推论等“误区”。教育类专业可适当增加研究方法实操和数理统计课程,教育研究领域应加快制定教育量化研究论文写作规范以及完善同行评审制度,举办教育统计分析工作坊等,助力我国教育实证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380.
新课程教学中的主体间性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主体间性理论运用于目前的新课程教学实践具有现实意义和较大的价值。它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建立平等、人文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改造教育方法,建立能动、创新的教学场。针对实际操作中出现的两种误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主体性缺失;穿新鞋,走老路,学生主体性缺失。应采取有效策略,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主体间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