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528篇
科学研究   16篇
体育   115篇
综合类   65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微政治是当前政治发展的新样态,公众的社会情绪是微政治的主要表征。网络社交媒体和自媒介的发展为公众社会情绪的宣泄提供了主要渠道。微政治的发展,为政治责任主体的转向提供了可能,公众成为新一代的政治责任主体,他们在履行政治责任时,主要通过舆论表达、社会监督来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民主管理。政治亚文化在微政治的发展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主流意识形态功能,对政治稳定和发展产生了影响。加强责任政府的建立,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对社会情绪进行有效地疏导,是促进微政治良性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2.
了解弱智小学高年级学生社会技能情绪成分与归因的特点,利用量表对弱智小学生和正常智力的小学生进行测试。研究发现弱智小学生有明显的外部归因倾向、较低的焦虑感、表现出两种极端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103.
宗教与艺术有着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本主要从三个方面较为深刻地阐述了禅宗美学思想对中国人画审美表现的巨大影响,即禅宗通向审美;禅宗的艺术化倾向;淡泊高远的人画。  相似文献   
104.
本文从舞蹈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心理结构及心理素质的角度出发,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在教学中安排好训练内容和训练时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情绪。  相似文献   
105.
学习情绪是影响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也应当不断提高学习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只有教、学双方相互共同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06.
在20世纪70、80年代的港台、大陆及海外华文读者中享有盛誉的台湾知名女作家三毛,以自己一生传奇经历写成的传记体式的流浪文学,曾倾倒了无数青少年特别是女性读者.在她的作品中,撒哈拉沙漠神奇斑斓的自然风光,万水千山长路上的流浪足迹,流浪途中原住居民美好纯真的人性生活,她与荷西美丽感人的异国恋情,无处不充溢着浓郁的浪漫色彩.  相似文献   
107.
解读Quirk看“虚拟”--兼答刘礼进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Quirk等有关虚拟语式重要性方面的观点的变化着手,探讨了“两型说”及其起源、Quirk等与章振邦等在类型划分上的异同、“两型说”的缺陷及刘礼进(2001)对Quirk等的误读,并指出,作为虚拟语式重要特征的“句法从属性”是客观存在,无法否认的。在解答刘礼进(2001)有关问题时,作者对“后时虚拟式”的最早观点作了部分修正,提出:“命令虚拟式”体现“语境后时”,“程式虚拟式”体现“意念后时”。  相似文献   
108.
"很"的语法化过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先秦到唐宋,“很”一直用作形容词。中古至今“很”与“狠”同用。元明以后“很/狠 形容词”结构中,二的地位渐渐出现了不平衡现象。语意上“很/狠 形容词”以形容词为中心,语法上偏重于形容词作谓语,“很/狠”有了修饰色彩,作状语。到了清代,“很/狠”作程度副词的用法已大大多于形容词用法。此后,“很/狠”又分别用“很”和“狠”表示,“狠”用作形容词,“很”用作程度副词。现代汉语里,程度副词“很”又进一步虚化为表语气的副词。  相似文献   
109.
本文全面揭示了咏梅成为元遗民诗人话语特征的历史文化原因与现实因素,及咏梅诗的时代特征,从而明确元遗民咏梅诗在中国咏梅诗史和中国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0.
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是其与友人论艺的见证,生动体现了他力主“味外味”的诗歌意境、推慕“纤”、“冲淡”风格的审美思想情趣。其诗歌美学理论与诗论家司空图的诗歌散论及其风格论专著《二十四诗品》符契妙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