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教育   77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 毫秒
51.
81届奥斯卡最佳影片《贫民富翁》展现的印度其实是西方人眼中的"印度",是印度贫民的"美国梦"。这一现象促使我们思考东方文化在后殖民话语中的处境。  相似文献   
52.
马克思主义流派的后殖民主义揭示出在西方文化霸权的背后,是跨国资本的霸权逻辑;跨国资本霸权遵循着资本扩张的逻辑,依靠不平等的国际劳动分工、依托跨国公司的触角进行霸权伸展.与马克思恩格斯所揭露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本的霸权相比,跨国资本主义时代资本的霸权呈现什么样的扩张逻辑和变化逻辑?这些变化在抵抗资本霸权上导致了什么样的复杂性和独特性?我们力图厘清这些问题,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霸权的考察和批判.  相似文献   
53.
后殖民批判教学法主张语文教师应放弃"专家式读者"和"权威性解读"的角色,转向课程教学的设计者、选择性学习的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学情境的创设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这是后殖民语境下对教师角色定位的全新阐释。  相似文献   
54.
现代社会的发展强化了各民族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寻根意识”,而这种意识将激发文化层面的民族主义,即文化民族主义的兴起。但是,这种民族主义由于本身蕴涵着多种矛盾性的存在,导致其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困境,使其理论诉求很难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5.
从"文化帝国主义"到"跨文化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帝国主义”和“跨文化传播”是两种不同的对文化传播的认知与分析模式。两种文化传播理论都有其产生的现实语境,“文化帝国主义”是后殖民主义语境下具有良知的文化批判,但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和成熟,各文化形态的触碰日益频繁,联系日益紧密,依赖日益加强,相互的了解和尊重日益增多,“文化帝国主义”也必然的受到了批判;“跨文化传播”就是在重新把握现实的基础上,强调各文化形态要自觉地以更理性和宽容的态度审视他人,反思自身,以自由和平等作为人类共同的文化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56.
Abstract

Background: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ole of, and approach to, policy referencing and borrowing in Hong Kong’s recent reforms that culminated in the creation of its New Academic Structure and the Hong Kong Diploma of Secondary Education.

Main argument: It argues that Hong Kong has gone further than most jurisdictions not just in responding to global influences on education reform, but in taking explicit steps to internationally benchmark its 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and in involving the global community at multiple levels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policy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Sources of evidence and method: The paper is based on the documentary analysis of policy documents in Hong Kong, and 23 interviews with key stakeholders in the policy network, including policy-makers, practitioners and community leaders.

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s: While policy referencing and borrowing in the Hong Kong context can, in part, be traced to a colonial legacy, the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China demonstrates a collaborative approach to education reform involving local and international engagement that may be relevant to other systems. Its approach was informed by a measured use of policy referencing that involved ‘horizon scanning’ of other systems’ policies and practices; international benchmarking; and engaging international expertise to facilitate implementation.  相似文献   
57.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中的“身份定位”一直是后殖民主义研究中的热门话题。后殖民是一种“精神殖民”、“文化殖民”。平等的文化交流,既避免“文化缺钙”,又避免文化交流中的“民族主义”,是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提倡的一种文化交流模式。边缘文化在文化交流中,一定要让自己的文化发出声音。  相似文献   
58.
从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批判教育学的主要精神在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批判精神的独立的政治主体。后殖民理论研究由于揭露了帝国主义文化霸权的实质、重新论述边缘与中心的关系而为批判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以此框架为基础,批判教育学发展出一系列的原则,如教育应当与政治相联系,理性与知识的概念需要重新解释,教育学需要通过打破学科界限来创造新的知识,差异与伦理在教育学中应得到特别关注,等等。这些原则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民主的社会。  相似文献   
59.
60.
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存在与发展策略表现为多栖性特征,这构成了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动力之源,使它能够在20世纪后期的文化研究和文学理论中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这种多栖性主要表现为理论学派主要人物身份的双栖性、学派主张的复杂性、理论实践的普遍适应性。后殖民主义理论是21世纪最富有活力的文化与文学理论之一,其地位无可替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