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5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109篇
教育   1765篇
科学研究   829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87篇
综合类   205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88篇
  2011年   290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山西省歌舞剧院连续创作推出大型系列歌舞《黄河儿女情》、《黄河一方土》、《黄河水长流》,在中国大地掀起了黄河歌舞的旋风,开创了全国民族风情舞蹈的先河。追本溯源,山西五千年灿烂文明、文化资源丰厚是黄河歌舞艺术产生的根基,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民歌民舞是黄河歌舞创作取之不竭的源泉。总结回顾黄河歌舞艺术的历史沿革,研究其发展现状,黄河歌舞艺术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嬗变:其一,黄河歌舞艺术流派独树一帜,首开全国民族风情舞蹈先河;其二,黄河歌舞艺术流派日臻成熟,淳朴隽永,博采众长,发展鼎盛;其三,黄河歌舞艺术在探索中前行,在艰难中不断寻求新的突破。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黄河歌舞艺术的发展一度陷入低谷。黄河歌舞艺术未来的发展思路如下:一是借势改革,创新机制,把黄河歌舞品牌做大做强;二是提高待遇,保护人才,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营造宽松环境;三是加大政府经费投入,拓宽黄河歌舞投融资渠道;四是汲取"黄河三部曲"的成功经验,探索遵循艺术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72.
日本殖民当局在中国东北实施了长达30余年的殖民教育,而面向中国青少年进行的实业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20世纪20年代在满洲铁路株式会社附属地内创办并实施的中国人实业教育的首要前提是维持日本人在政治、经济领域内的统治地位,其目的是保持在华日本人学生的优势地位,削弱中国人的竞争力,带有明显的民族歧视和愚民特质。  相似文献   
73.
现代艺术兴起以后,油画的本来面目变得越来越模糊,油画的命运也因此而让人无从把握。但无论怎样变化,油画依然在原来的路径依赖中传承自身的本质和语言特征。从油画发生学的历史角度而言,油画就是为了“再现”而产生的,为了再现油画与科学技术结缘,最终征服空间和造型。技术时代与后技术时代给油画的生存带来了挑战,从摄影、印刷技术到数字传媒,尽管使油画边缘或不再成为中心,但它的“油性”、“手绘性”和“再现性”的历史惯性依然没变,仅仅是被载体的所指和审美关照的部分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74.
帝禹时代的国土资源考察白皮书《山海经.五藏山经》记述有一种尾部有窍口的类似麋鹿的奇异动物"罴",它很可能就是藏羚羊。因为藏羚羊的四肢上部各有一个气囊,后肢气囊的窍口就在尾部。藏羚羊四肢气囊的功能是储存额外的氧气,以供藏羚羊在空气稀薄的青藏高原快速长距离奔跑时对氧气的需求。关于藏羚羊四肢氧气囊的形成原理,达尔文的"随机微变+自然选择"无法解释,而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却可以给予充分地解释。目前中国学术界、科学界存在着把批评达尔文、超越达尔文的科学研究视为禁区的潜规则。破除这种潜规则,为中国人的自主原始理论创新开绿灯,有助于中国国家软实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5.
成语是熟语中最重要的一种语言形式,它既是语言的精华,又是别的词所不能替代的。文章借助电子检索系统,以时间为线索,适当采取数据和例证的方法。从形式和意义两方面,对"一丝不挂"的演变轨迹进行刻画。纵观唐到清,义项发生明显增减,而且形式演变居多。成语的发展演变是要经历一个渐变的过程。变体形式虽多,但有语序变化、成分替换、成分增减三种方式。主要是因为人们在沿习使用过程中随着语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与形式相比,意义的定型性更重要。  相似文献   
76.
区域经济发辰和差异动态变化,形成全球产业跨国跨区转移一次又一次浪潮,当前,在成本增加、产业结构升级等压力下,中国沿海地区大量制造业、服务业企业已经发生和正在进行向内地以及周边国家转移,形成了全球第四次产业转侈浪潮。产业的空间转移既是对产业、产品生命周期的一种主动调整,同时,也是针对影响产业发展经济社会要素和爷件变化的反厦。在本质上,产业转移是对经济社会背景演变的一种空间响应。全球和中国宏观经济背景演变志势,将影响着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驱动机制,也深刘地影响着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发展态势。因此,通过对影响产业转眵的宏观背景和发展态势思考,并探讨未来中国产业转移趋势的一些问题,可以为中国中西部地区承接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7.
通过对大同石炭一二叠纪煤系沉积物的碎屑特征分析,提出沉积物来源方向和陆源区域位置,揭示陆源区构造背景的演化对沉积物源组分的影响,为大同进行古生代煤岩层对比、预测煤层厚度变化规律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8.
谭种  张萌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10(8):107-108,114
"事先无征兆"、"目的主要为情绪宣泄"是高校"起哄事件"区别于其他高校群体事件的主要特征。"气场"分层模型可以比较形象地概括高校"起哄"事件中群体情绪的演化机制,把握"起哄"事件中群体情绪演化的特点是成功治理"起哄"事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79.
从1949年到1966年的十七年间,我国职业教育经历了教育体系的发展与确立、大跃进、巩固调整三个阶段,呈现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并重的发展内容、政治驱动下跌宕起伏的发展过程、立足本土,以俄为师的“追赶式”的发展态势等特点,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工农干部和各类技术人才,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80.
增强人类社会应对灾害侵扰的弹性能力对于如期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文章揭示了近百年来全球重大自然灾害与疾病的发生与演化过程;同时,研究发现,进入21世纪以来重大灾害的发生频率显著增强,传播范围更广,影响力不断提升。人与自然关系不和谐、乡村衰退,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贫困化、全球化负面影响等因素,放大了重大灾害的影响。文章从多个方面提出了旨在提升人类社会弹性能力的路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