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2414篇
科学研究   6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93篇
综合类   16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238篇
  2005年   217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李渔的戏曲创作理论 :如“结构第一”、“立主脑”、“密针线”、“脱窠臼”、语言要“浅显”、“好说”、“中听”等 ,对今天写作理论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2.
沈从文“五四”以来受外国文学思潮尤其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在其小说中以浪漫主义的笔调、富于幻想的语言,将精神分析学说发挥极致,构筑了一个与同时代作品互补的异彩纷呈的人性世界。  相似文献   
63.
企业管理中的“非正式组织”及相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中 ,“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有其一定的原因和表现特点 ,并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企业对各种“非正式组织”应采取相应的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64.
本文旨在从以下几方面探求<西儒耳目资>一书在辞书编纂史上的贡献:首先,是书第一次将汉字用西方字母进行了拼音化处理;其次,是书对汉字部首进行了远较中国人为彻底的形式化改造;最后,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是书第一次打通了中国传统的字书与韵书的界限,将二者的长处融会在一书中.当然,是书也存在着缺点,如没有释义;但这是与其作为识字课本的性质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65.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执政的诸多考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同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提出了转移工作重心、密切联系群众、实行民主集中制和“任人唯贤”干部路线等一系列执政党建设思想,为我党探索执政党建设规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6.
言意之辨是魏晋玄学重要的思想方法.王弼创造性地提出了以有训有之不足的原则,这其实就是用语言来进行语言批判,是玄学向传统经学发难的基本思路.所谓"有",就是指现实语言世界.嵇康的<声无哀乐论>用言意之辨的方法,剖析"乐教"被统治者用语言"造立"起来的过程,以其悖谬颠覆其天经地义,堪称文学艺术理论自觉时代的"独立宣言".然而,在我们绵延了五千年的语言世界中,它始终只是一个异端的声音.  相似文献   
67.
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高峰,要完整认识“华夏文化”,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树立民族主体意识,弘扬中华文化同时更广泛与又有所控制、分析、鉴别地引进西方文化的先进成果,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8.
教学本体观是进行具体教学理论建构、评价与讨论的理论基础,也是教学实践的预设前提或“缄默的知识”。基于教学存在的建构交往观,作对近期有关教学认识论的研究所涉及的若干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剖析与讨论,指出并论证了现存教学本质“特殊认识说”及其衍生理论“教学认识论”所存在的重大理论缺陷,分析了其所存在问题的性质、理论失误的根源和学科发展的未来取向,认为其根本出路在于现存理论的合理定位和向本体论的回归。  相似文献   
69.
生命教育论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人是三重生命的统一体: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以此为据,全人的教育是由自然生命的教育、精神生命的教育和社会生命的教育构成的一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开放的复杂教育系统。“全人教育”理念的论证。既超越了以往所提出的“全面发展教育”和“完满人格教育”的“不全面性”,具有全面性;又超越了以往对人的教育的一种工具性理解,具有生命性。  相似文献   
70.
鲁迅作为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学家和精神革命家,以了深刻的精神力量影响了一个世纪的好几代人。对于他的反响、评论和研究,也几乎横亘了整整一个世纪。对鲁迅研究这一学术景观,做一番世纪玄览,能够从一个侧面透视20世纪中国精神化现象史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