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62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54篇
教育   9052篇
科学研究   760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526篇
综合类   541篇
信息传播   23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226篇
  2020年   259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255篇
  2014年   605篇
  2013年   721篇
  2012年   853篇
  2011年   793篇
  2010年   567篇
  2009年   549篇
  2008年   647篇
  2007年   814篇
  2006年   751篇
  2005年   717篇
  2004年   619篇
  2003年   590篇
  2002年   523篇
  2001年   477篇
  2000年   270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李晶  张嵘 《编辑学报》2016,28(5):460-462
作为科技期刊的主要作者群——研究生,其学术不端行为频频发生并且具有不同于一般科研人员的特点.在2个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案例的基础上,调查与探讨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现状及认知情况,并提出了科技期刊编辑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2.
创造性作为一个整体,对个体和社会都有显著的益处。在最近几十年里,许多的研究已经集中在创造性方面。本文对创造性人格、产品、压力和过程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回顾,在此基础上从创造性研究的内隐理论、外显理论和趋势分析中对创造性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对未来持续研究或中断的研究主题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73.
信息素养、批判性思维、创造力是21世纪大学生必需掌握的核心技能,研究并揭示三者的内在影响机制,对于促进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教育观念的转变,制订信息素养标准,进而优化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获取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状况的基本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发现:信息素养、批判性思维对创造力影响显著,批判性思维在信息素养对创造力的影响中存在显著中介效应。通过路径分析发现:信息评估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通过批判性思维的中介作用更能促进创造力,信息素养通过分析能力和系统化能力更能够激发创造力,信息搜索能力通过系统化能力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创造力;信息搜索能力、信息评估能力、信息利用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能力,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是批判性思维的核心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信息素养教育中融合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能较大程度地提高大学生的创造力。根据调研结果及相关理论研究,本文提出融合批判性思维的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的整合模式,即ILi CTi C模式,并提出实现该模式的系统方案,以期为推进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
本文论述什么是怪异思维,怪异思维的特点,怪异思维的运用和怪异思维的方法。  相似文献   
75.
陈述培养思维能力的意义,分析目前我国外语教学思维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讨论思维能力的内涵及其和英语教学的关系,结合《综合英语》课教学提出了训练思维能力的9种方法。  相似文献   
76.
邓小平发展观是一个科学的内容体系,给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来了巨大的成功。文章针对邓小平发展观的思维方式的五大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于科学把握邓小平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7.
提升网络学术期刊传播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升网络学术期刊的传播能力,提高网络学术期刊的发行质量,针对网络学术期刊的特点,围绕其发行与传播环境,并结合对2015年我国SCI收录期刊的实证分析,提出提升网络学术期刊传播能力的对策。网络学术期刊传播能力的提升,需要编辑树立互联网思维,需要建立健全多渠道的发行途径,重视标识符的使用以及重视挖掘语义出版等新出版模式。学术期刊的发展应顺应时代潮流,新元素和新出版模式的使用将成为网络学术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8.
对安乐死立法的法理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乐死立法,是人类对待生命的正确的理性选择,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结果。安乐死在西方一些国家已经立法并实施。而在我国,由于几千年传统的儒家化思想习俗的影响,安乐死立法阻力颇大。但无论从安乐死的道德伦理的角度。安乐死的医学伦理的角度,还是从安乐死的法理学分析看,安乐死立法,对于健全我国的法制建设,完善对生命保护的法律体系,加大对生命的保护力度,不但具有理论上的必要性,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9.
批判性思维是一个大学生最为典型的认知性功能之一,是其应该具备的思维元素和社会生存之道,同时也是今天民主社会必需的一项政治素质。要让学生在一个文化多元的社会环境中形成并保持文化自觉的习惯,并对其它文化有批判扬弃的信心和能力,就应该在大学教学中强调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使大学教学充满批判性的理性色彩,充满思想的张力和思维的冲击,让大学成为一个讲究学术自由、独立思考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80.
交际中包含说话人意图的表达和听话人对意图的认知。在过去的很多年里,语用学界对此论题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文章试图分析此论题中的不同观点,以说明意图与认知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旨在提高对这些语用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