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2篇
科学研究   19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6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89年   5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韩愈《闵己赋》一般认为是伤其不遇之作 ,但其中视颜回箪食瓢饮为细事则反映了中唐进士阶层的新特征 ,即进士官僚实为禄仕代耕 ,追求利欲的新兴阶层。韩愈作为有文化使命的士人又必然反对务利遗道 ,故《闵己赋》的主旨不仅是哀其不遇 ,也是哀叹身处物欲社会精神无所依归。此后其所作《原道》正是出于匡救当时社会趋利而遗道的世俗浮靡 ,试图解决《闵己赋》中的价值二重性问题 ,重新整合道利关系 ,以道统利 ,既要维护一个生养利欲的人伦日用社会 ,又要以仁义之道加以规范 ,以求得物欲社会中士人精神上的安身立命之所。  相似文献   
52.
文艺思想的二重性是歌德社会政治思想二重性在文艺活动中的理论表现。该文主要就其对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与时代的关系,天才问题及对浪漫主义的态度等方面做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53.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新型的课堂教学范型倡导生成教学,有人就误认为教学要从预设性教学转向生成性教学了,于是乎,预设性教学有种种弊端,成为批判的靶子,生成性教学有种种优点,成为效法的样板。其实提倡生成性教学是因为过去我们的教学中只重视预设性,没有充分考虑教学的生成性特点。提倡生成性教学并不是要批判预设性教学,并不是要将二者对立起来,并不是要将教学活动从预设性转向生成性,而是要辩证地处理教学“二重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4.
共犯理论被学者称之为刑法学中的“迷宫”,而教唆犯性质问题绝对可称之为这一“迷宫”里的黑暗地带。如何准确厘定教唆犯性质,成了刑法学人探讨的热点。教唆犯性质的研究,应立足于已有研究成果,加以重新构筑。教唆犯在概念和罪名上具有从属性,而在成立及处罚上又彰显其独立性;二者孰主孰次,既无法也没有必要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55.
基于教育二重性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既具有科学属性,又具有艺术属性。以往教学设计理论及过程模式都只是将教育教学活动视为一门科学,忽视了其艺术性的一面。该文基于教育二重性观点,提出了新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讨论了艺术化设计的基本原则,并对教学设计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比例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6.
人是为他性存在与为己性存在的统一,人的道德是为他性道德与为已性道德的二重统一。为他性道德基于人的类性和群体性存在,强调个体对于群体和类的责任和义务;为己性道德基于人的个体性存在,强调个体存在的权利和个体合理利益满足的正当性。道德的二重性理论有效地克服了道义论和功利主义的片面性困境。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他性道德和为己性道德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但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逐渐走向协调发展。道德二重性理论要求在当今的道德建设中,对道德体系进行分层处理,兼顾为他性道德和为己性道德的统一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7.
周翠华 《文教资料》2010,(31):13-15
一战结束时期杰出的美国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剧作《欲望号街车》是一部伟大的当代精神悲剧。《欲望号街车》的电影版本对原著的创作内涵作了截然不同的诠释。本文从比较两个电影版本入手,应用接受美学理论、知觉概念,对文本的叙述结构、人物性格与心理特征进行了分析.从而解构作品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58.
异质文化交流时,不同语言之间的词语的借用现象普遍存在。正是由于外来词的特殊来源,决定了它必然受到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双重影响,具有语言的二重性。外来词语言二重性又制约着外来词内部形式的选择,决定着外来词吸收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59.
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全面而又普遍的文化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的核心人物和领导者康有为、梁启超以及维新运动的理论提供者严复都曾经以最为激进的反传统的姿态表明了他们的文化选择。然而,晚年的他们,政治态度和文化取向都无一例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文化现象。文章拟从思想意识层面、现实政治斗争的需要层面、转型期中国知识分子的角色二重性以及民族身份认同和哲学解释等方面来论述这一近代文化史上具有普遍意义的转向问题。  相似文献   
60.
孟子的人格精神由两个方面构成,一为无所畏惧的阳刚之气所体现出来的独立人格精神,一为愤懑不平之气所体现出来的依附性人格。这两个方面对立统一就构成孟子文化人格的悲剧二重性,它是孟子散文气势最根本的内在人格成因。此种悲剧性人格外在表现为知识分子的角色特质、天赋要求与实际社会角色、社会环境的矛盾,而背后却是社会历史发展中固有的人与外在环境冲突的悲剧性“二律背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