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3篇
教育   2992篇
科学研究   217篇
各国文化   18篇
体育   72篇
综合类   108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31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95篇
  2013年   245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302篇
  2010年   239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310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卢睿 《文教资料》2011,(13):91-93
唐代是采用和亲政策比较频繁的一个朝代。少数民族地区比中原王朝落后是不争的事实,而这些前往"夷狄之国"的公主们,也就注定要经历一种不同的人生。无论是在风俗习惯、社会交往还是生活方式等方面,与中原公主相比,和亲公主们都经历着种种考验和问题,甚至是危机和灾难。本文针对和亲公主在各少数民族地区生活所面临的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02.
每一位社会中存在的个体都具有社会性,其社会性发展对于个体融入社会生活起着重要作用,视障儿童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其社会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个体和社会都是不容忽视的。怎样对视障儿童实施社会性教育,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社  相似文献   
103.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标准,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我们如果脱离儿童的生活讲道德,讲行为准则,他们习得的往往  相似文献   
104.
刘云梅 《课外阅读》2011,(10):376-376,367
幼儿期是情感培养的重要时期,我们要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为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针对所研究幼儿的实际,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加强其社会性方面的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并争取家长的配合,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性行为。  相似文献   
105.
屈原的思想情感是历代屈骚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从汉至今,多数研究者只肯定他的爱国情怀,而对其个性的评价却往往失之偏颇.本文从社会性和个性两个方面去认识屈子的思想情感,并对其思想根源进行了探究,以发掘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6.
现代远程教育中,基于网络的社会性交互环境的构建对加强师生交互、生生交互,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价值,它主要包括了物理环境、知识环境和情感环境三个方面。物理环境和知识环境作为情感环境的基础,是基于网络的社会性交互环境的主要内容,其构成可被分为资源层、应用层和管理层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07.
"童戏西关"混龄角色游戏,突破传统角色游戏的内容与组织形式,深入挖掘西关本土文化特色,重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和情感体验。文章以"童戏西关"混龄角色游戏为例,探讨在游戏中开展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8.
109.
技术哲学的荷兰学派关于人工物的结构与功能说中遇到了难以回避"逻辑鸿沟"问题,因而转向人工物的"实践-伦理"研究。由此涉及人工物具有高度的社会情境依赖性,这是由于人工物社会性地存在和生成于社会情境网络之中,并主要表现为设计与使用、生产与扩散四种具体的社会情境,进而呈现出"人工物-人-社会情境"共生演化的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110.
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它包括谦让、互助、协作、分享等有益行为,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行为。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主要有:同情、关心、分享、合作、谦让、帮助、抚慰、援助、捐献等等。新的教育观指出:幼儿教育应为人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培养他们终生受益的品质。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关于社会教育的目标中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幼儿“乐于与人交往、学会互助、合作与分享、有同情心”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