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44篇
科学研究   79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7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面对抗击非典型肺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党报如何发挥其权威性和公信力,为夺取抗击非典的胜利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这是摆在我们党报工作面前的一个现实而严肃的考验。现在,随着不断赢得这场战争的阶段性胜利,河北日报的全体编辑、记也在这场考验面前,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省委书记白克明在谈到这一时期河北日报  相似文献   
22.
23.
文章分析了目前高校大学生在创新思维方面表现出的"不会思考""不敢思考""不愿思考"三个方面背后的主要成因;就高校教育模式如何调整才能引导大学生转换思维形态,提高创新意识,从而为推动整个国家创新力发展提出了6条建议。  相似文献   
24.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和家长对教育的要求似乎越来越高,这样的外部环境对教育者来说,压力和动力俱在。教师角色的变化,对其素养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期的班主任要具备以下核心素养,即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沟通协调力、学习反思力和创新力等,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25.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小学语文教学尤其不宜停留在教师分析讲解、学生机械记忆的层面上,因为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最易牵动师生情感,激发师生喜、怒、哀、乐,在语文教学中,人人都有自己独有的感受和体验,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此时如果语文教师能因势利导,必能有效地提高和再激发学生的学习力和创新力。  相似文献   
26.
[目的/意义]大数据环境下学术创新力自动测度需要建立在相关学术评价指标和学科知识体系基础上,基于领域知识的本体构建将为学术创新力的自动测度提供基础支持。[方法/过程]用手工方式构建学术创新力概念本体,复用《中国分类主题词表》半自动化构建学术创新力评价知识资源的初始本体,加入CNKI期刊题录数据的高频关键词以丰富本体的知识。然后进行学术创新力概念本体和学术创新力评价知识资源本体的实例化。[结果/结论]以G3类题录数据为例,共建立了30 097个概念、41 484个实例以及320 609条关系,基本完成任务目标。  相似文献   
27.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为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指出了方向,那就是要努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本文简要阐述什么是创新、创新能力和创新教育,并简要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构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8.
本文以学术创新力为关联点,对我国1989-2008年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学和信息学学术"创新力"论文作者及机构进行计量分析和比较研究,从定量的角度,客观地反映学术创新力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学科资源共享及学科联合建设,增加综合竞争实力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2008年,国际经济形势风云突变,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全球,我国的中小企业受其波及面临严峻考验,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只有不断提升创新力才是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抉择。  相似文献   
30.
创新的过程激励与组织创新机制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人"与"环境"是构成组织创新力的最基本要素的理论认识,研究的范围聚焦于企业如何对创新进行激励并创造一个适合创新的氛围,进而从四个方面提出组织创新机制设计的建议.首先通过在创新激励及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PICP"创新的过程激励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从创新的决策机制、沟通机制以及分配机制三个方面提出创新机制建设的建议,并在最后提出了我国当前创新激励研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