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9 毫秒
1.
员工创新行为产生是综合心理影响的结果,作者对员工参与创新的心理过程进行了归纳,从角色认同理论、自我概念理论和行为规划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员工创新心理因素由创新的角色认同("我是")、创新自我效能感("我能")和创新意愿("我愿")三个因素构成.并提出假设,认为它们与员工创新行为正向相关.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利用149家企业中的497位员工数据,分别验证了员工创新角色认同、创新自我效能感及创新意愿三者与创新行为的正向相关关系.最后提出管理方面建议:组织应当在组织文化、领导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员工创新角色的形成;同时,培养员工创新的能动性;并且通过必要的激励措施,提高员工的创新意愿.通过三方合力,促进组织中不断涌现出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2.
在知识经济时代,虽然一般的显性契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创新动力,但由于知识产品生产以及知识型员工的特点,会使其创新活动存在短期行为.在分析知识产品创新特性的基础上,从多任务委托代理的角度出发,结合声誉机制建立知识型员工创新动态激励模型,并进行相应的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引入声誉机制能有效地提高员工创新绩效,同时创新努力之间以及各合作周期之间的相关性,对知识型员工创新有着显著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科技型企业强调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其并购大多是为了获取先进技术、专业人才等资源。然而,并购失败的情形很多。本文以创新激励为切入点,运用扎根理论,对科技型企业并购后的创新激励问题进行研究。首先,识别了平等对待、包容和凝聚、组织文化交流、中长期激励、保证员工发展五类影响科技型企业并购之后创新激励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科技型企业并购之后的创新激励机制包括权威建立机制、员工合作机制、员工参与决策机制、员工发展机制、利益绑定机制;通过组织认同与利益绑定的共同作用,激励、塑造知识员工的动机和行为,进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地,实现并购者的身份转变,并明确创新激励基本逻辑是科技型企业并购之后,创新激励机制实施有效的保障策略。本文研究不仅拓展了创新激励的适用范围,而且增补了企业并购后整合的经验证据,对于管理实践中企业如何有效开展创新激励工作并实现并购后整合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郑永彪  张磊 《科研管理》2013,34(9):36-45
委托代理理论重点研究委托人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通过制定相应措施来激励代理人朝委托人希望的方向去努力,主要工具是静态激励模型和动态激励模型。本文借助于委托代理动态激励模型,研究了在企业创新管理中,领导如何在不具备某些信息的情况下,激励员工在工作中保持长期的创新动力,完善企业创新动力机制中的政策激励。分别构建了在道德风险、以及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共存等两种情况下,员工在常规工作和创新工作中的努力分配情况的连续时间模型,讨论了两种情况下最优激励合约的变化情况,并通过比较发现在过去与未来无关的条件下,员工的努力水平与将保持不变,并根据自己的利益来选择努力方向,忽视企业创新工作。建议在企业创新的政策激励动力机制中,将员工的过去业绩及努力成本都纳入到绩效评价体系中,来激励员工在不同时期调整其创新努力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贯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精神,郑州航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调查发现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并不高,因此本文基于期望理论对郑航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问卷调查分析,建议从课程设置、实践机会、资金支持、学分奖励等方面优化郑航创新创业激励措施,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知识密集型服务部门创新激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万青  陈万明 《科学学研究》2010,28(8):1259-1265
国有企业创新活力低的原因之一在于没有对其密集型服务(KIBS)部门进行有效的创新激励。虽然一般显性契约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KIBS部门创新动力,但由于KIBS部门以及知识产品生产的特点,会使其创新活动存在短期行为。在分析知识产品创新特性的基础上,从多任务委托代理的角度出发,结合声誉机制建立国有企业KIBS部门创新动态激励模型。研究结果显示项目周期之间和创新努力之间的相关性对KIBS部门创新有着显著的影响,随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有效激励科研人员创新,通过调研我国中西部科研人员的创新行为,构建组织创新支持影响科研人员创新行为的链式中介效应模型,探究组织创新支持通过影响科研人员创新自我效能感、知识共享进而影响其创新行为的内部机制以及不同影响路径发挥作用的差异.结果 表明:组织创新支持可以直接影响创新行为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创新自我效能感、知识共享在组织创新支持与创新行为之间起显著中介作用,且创新自我效能感通过影响科研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进一步提高科研人员个体的创新行为.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建议:一是重视组织内外部各类创新激励对科研人员创新的重要性,激励科研人员将其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创新中,并给予其开展创新的更多的可能性;二是在组织内外部积极构建创新激励机制和知识共享平台,提高科研人员创新效率;三是组织内外部应注重从科研人员的创新自我效能感、知识共享意愿、知识共享方式等多角度共同制定相关政策,并确保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知识创新激励的动力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成果的产权归属、市场化程度、政府对创新行为的保护以及R&D的企业内部化程度和敏捷度,构成了创新激励的动力系统。文章从这四个方面论述了知识创新激励的来源,为组织和个人更好地了解和挖掘创新潜力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技术创新理论体系中比较薄弱的工艺创新入手,按照分—整—合的思路,运用自组织理论深入分析了制造业企业工艺创新机制.围绕机制阶段发展的动力、决策、运行和激励等环节详细阐释了工艺创新机制系统要素的内在机理和运作方式;对制造业企业工艺创新机制系统结构进行了设计;通过采用横向整合、纵向整合、混合整合等方式,探讨了制造业企业工艺创新机制的系统功能,并提出制造业企业工艺创新机制构建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区分客户参与企业创新活动中的个体顾客参与和组织顾客参与,探究组织顾客参与对制造业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机制。综合运用资源基础管理理论、服务创新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基于对制造业企业在内外部激励条件下通过顾客参与获得创新资源进而影响服务创新绩效的路径分析,构建“内外部激励—组织顾客参与—创新绩效”理论模型,选取210家服务型制造业企业及其组织顾客作为样本,从观念共识、知识共享和知识共创3个维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内外部激励对企业服务创新绩效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2)观念共识、知识共享和知识共创对企业服务创新绩效均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3)组织顾客参与在外部激励与服务创新绩效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在内部激励与服务创新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制造业企业应合理利用激励策略去激发组织顾客参与意识、促进组织顾客参与行为产生,从而实现传统制造业服务创新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建立了一种创新教育模式,通过以创新思维讲座,创新骨干课程教学,创新实验体系,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小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社会资本是影响创造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它们2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统一的研究结论。基于个体与情境交互作用理论,构建了内部社会资本、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及创造力支持影响团队成员创造力的概念模型。以项目团队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层回归分析对概念模型加以实证。结果表明,内部社会资本对团队成员创造力的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创造力自我效能感与创造力支持显著正向影响团队成员创造力的同时,在内部社会资本影响团队成员创造力关系中扮演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3.
界定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和创意扩散环境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可拓方法建立了多级指标可拓综合评价模型,运用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为优化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环境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促进员工创造力成为当代领导面临的主要挑战和目标。本研究整合社会认知理论、社会信息处理理论、创造力成分模型等理论视角,构建了自我牺牲型领导影响员工创造力的理论模型,以78个研发团队(78个团队主管,314个团队成员)为样本,对研究假设及影响路径进行了实证检验,试图揭示2者关系中的关键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自我牺牲型领导对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员工创造力具有显著的跨层次正向预测效果,且对创造力支持氛围具有正向预测效果;(2)创造力支持氛围与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在自我牺牲型领导与员工创造力关系之间起到跨层次中介作用;(3)创造力支持氛围对创造力自我效能感与员工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跨层次调节效应,创造力支持氛围越高,2者之间的正向关系越强。  相似文献   

15.
创造学究竟是什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傅世侠 《科学学研究》2003,21(5):455-460
针对当前我国创造学研究中一些有争议的观点提出4个问题商讨:①创造学属科学范畴吗?②创造学就是创造心理学吗?③创造学是横断性学科吗?④建构创造学理论体系势在必行吗?通过分析,作者逐一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并指出,我国创造学研究当前的首要任务并不是建构尚缺乏研究基础的庞杂的创造学大体系,而是适应深化教育改革需要,对已取得诸多成果的创造教育研究和实践进行总结和概括,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造教育理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534名中国企业员工为样本分析结果表明,变革型领导行为与员工创造性正相关:内在动机和创造性工作氛围均对变革型领导行为与员工创造性之间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作为中介变量的内在动机和创造性工作氛围之间具有正向的互动作用.由于增加了一条中介途径,使得分析模型对员工创造性变差的解释量由63.9%增加到68.5%.随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全球创意指数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梳理了Florida的3Ts指数、欧洲创意指数、全球创意指数、香港创意指数、上海城市创意指数和北京文化创意指数的指标体系,从一级指标构成、一级指标权重和数据标准化三个角度比较了四类创意指数体系。为建立我国创意产业竞争力指数,考察分析了影响创意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及其互动关系,进而为指导国家发展战略的制定,以及产业和创意企业采取有效的运作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检验了创新时间压力和员工创造力之间非线性关系,并着重探讨了谦卑型领导对该非线性关系所起到的调节作用。通过对379份“领导—员工”配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创新时间压力与员工创造力呈倒U型关系;谦卑型领导对创新时间压力与员工创造力间的倒U型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领导越谦卑,创新时间压力与员工创造力的倒U型关系越明显。  相似文献   

19.
通过全面回顾以往研究成果,对员工创新自我效能感的测量、影响因素与影响效应进行归纳概括,并对中国情境下员工创新自我效能感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以期能对后续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创新自我效能感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究创新自我效能感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是回答"如何激发员工创新行为"问题的新视角。本文以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在创新自我效能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中引入了成就动机与工作卷入两个变量,构建了创新自我效能感通过成就动机和工作卷入的中介作用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理论假设模型。通过对企业员工的大样本问卷调查,利用478份有效问卷实证检验了理论假设模型,结果发现:创新自我效能感不仅对员工创新行为有直接影响,还通过成就动机和工作卷入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员工创新行为。这是中国情景下的开拓性研究,揭开了创新自我效能感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这一"黑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