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49篇
  免费   331篇
  国内免费   357篇
教育   33384篇
科学研究   5473篇
各国文化   88篇
体育   2190篇
综合类   1487篇
文化理论   461篇
信息传播   5354篇
  2024年   161篇
  2023年   724篇
  2022年   455篇
  2021年   692篇
  2020年   740篇
  2019年   714篇
  2018年   407篇
  2017年   691篇
  2016年   989篇
  2015年   1684篇
  2014年   4111篇
  2013年   3055篇
  2012年   3717篇
  2011年   4159篇
  2010年   3622篇
  2009年   3553篇
  2008年   4293篇
  2007年   3441篇
  2006年   2513篇
  2005年   2187篇
  2004年   1703篇
  2003年   1392篇
  2002年   1035篇
  2001年   840篇
  2000年   610篇
  1999年   243篇
  1998年   181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改革课堂教学评价对新理念下课堂教学改革乃至于课程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引导教师更新观念,把新课程理念内化为课堂教学行为,使新课程改革目标真正得以落实。  相似文献   
92.
“行动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动研究”是 70年代以来在欧、美、日、澳、英等国的教育界被广泛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80年代末被引用到我国教育科研领域。笔者就行动研究的起源、发展、特点、一般操作程序及其衡量标准作一综合介绍 ,并对其进行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93.
94.
竞技体育伤害行为之刑法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针对日益增长的竞技体育伤害行为进行重新思考,认为并非所有竞技体育伤害行为都是排除犯罪性的行为,刑法有必要介入并加以规制,从而促进竞技体育运动的规范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95.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体育中滥用药物的心理学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运动员在体育中对药物有心理的需求.运动员对药物的心理需求最主要目的是提高运动成绩而最终赢得比赛,而这一目的又是在功利的影响下形成的对地位、经济利益不择手段地追求的结果.总的来说,各类兴奋剂的长期使用会导致使用者心理上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集中在认知、情感以及行为三个方面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96.
第十三届亚洲杯足球赛进攻行动的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第十三届亚洲杯足球赛32场比赛进攻行动的技、战术统计,分析亚洲球队目前前场30 m进攻的整体水平,以及各队在射门和进攻失败方面的情况.并将其与欧洲球队相比较,分析亚洲足球与世界水平的差距,为本届杯赛进攻行为的总结和今后亚洲足球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
体育赛事互补合同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体育赛事存在多种互补合同的事实出发,根据互补性的强弱和市场的竞争状况,将体育赛事互补合同分为6类,并运用不完全信息经济理论的分析框架,对其中的4类逐个进行分析。认为:在这4类合同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逆向选择”、“道德风险”、“敲竹杠”和条件信息等问题,导致赛事契约过程中有交易风险大、成功率低、交易费用高等市场失灵的问题,因而有必要创新体育赛事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98.
以文献资料法为主要研充方法,通过对我省成年人体质调查结果及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现状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培养我省成年人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以及使之转化为体育锻炼行为、体育锻炼效果的一些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99.
100.
从陈述内容开始,经过推理,归纳,演绎,最后推导出终极答案,并以此来指导认识实践的教学方法看似行之有效,但教关注的是教学内容的合理化,系统化,其为了合“理”(即在下意识层面的普遍规则)而不惜大量转换和空置了知识的意义,使认识现实并找出终极答案成为不可能。因而,问题比答案更为基本。教学行为中,受的投入比教的投入更重要,受如不开启心灵之门,其有效性便无从谈起。受是一个自足的主体,为了其自身的内在平衡而运作,当其受到外力干扰,内在出现失衡,圆有了缺时才启动。因而,以策略的方法,祈使学生敝开心扉,主动寻绎,才能使圆缺得以补偿,使教学行为得以有效。“问题探索教学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