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66篇
  免费   0篇
教育   9945篇
科学研究   9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63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6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725篇
  2013年   956篇
  2012年   1289篇
  2011年   1327篇
  2010年   1211篇
  2009年   1050篇
  2008年   1157篇
  2007年   663篇
  2006年   489篇
  2005年   413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数学新课程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求教师不再是单一的数学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不再只是习题研究者和考试指导者,而是拥有先进教育理念、懂得现代教育技术、善于学习、善于合作的探究者。那么我就教师如何在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实施中转变自己的角色,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2.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江总书记也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3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不仅为基础教育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更为重要的是,建立了我国新的课程理论,为课程的改革发展充实了基础、强化了能力、突出了创新、体现了实践,从根本上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是通过对问题的解决而得到,因而人们称数学是锻炼思想的体操.  相似文献   
34.
王小杰 《考试周刊》2011,(73):73-73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突出应用性.近几年的中考就很注重数学知识在应用方面的考查,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贴近生活,回归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呢?我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5.
我国高中数学课程重视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把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看成是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手段。在高中课程中收集和展示了函数模型的案例.  相似文献   
36.
本文从课程定位、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与评价及课程建设七个方面,阐述了我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数学课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3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综合与实践部分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在第四学段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实施课程教学。研究认为,项目式学习可以通过主题选取、任务设计、成果展示和评价与反思来实施。为更好地实施项目式学习,教师要设置合理的驱动型问题、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把握好项目式学习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注重多维度多方式的考核与评价。  相似文献   
38.
通过对不同教材内容的分析、对比,教师对计算规律和计算法则作适度的提炼、概括,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计算规律和法则的理解,而且便于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初步体会模型思想。  相似文献   
39.
高等数学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数学教师对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尝试。本文简单分析了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现状和原因,就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更新教学手段和优化教学内容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并将其中的一些改革措施运用到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此简单谈谈我们的心得体会,与同行业教师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40.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由“双基”发展到“四基”.在新课改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为了更好的发挥优秀教师的辐射作用,2013年11月四川省教科所在四川达州市开展了一次北师大版教材优质课展示与观摩活动,活动共开设了八节初中数学课,听后让人感触颇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