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2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19篇
体育   58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7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明末清初,福建省宁化县泉上镇屡次遭受兵灾。泉上镇李氏家族通过修建土堡、山寨,倡建乡兵、保民会,以及家族精英的政治优势保障了家族和泉上地区在明清盗乱中的相对安定,同时李氏家族在明清动乱之际完成了宗族的收族活动。文章以此说明在明清交替过程中乡村社会的应对和社会秩序的重建,及在其中乡绅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时事剧是明末清初特殊时代下的特殊产物。时事剧秉着"实录"的精神,再现了那个动荡的年代,它反映了时代的精神,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具有相当的进步意义。通过对时事剧作者创作心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找出时事剧在那个"天崩地解"的大动荡时期大量涌现的主观因素,更好地探究时事剧的内在艺术规律。  相似文献   
13.
明末清初的朝代更替中,有不少中国文人和僧侣,由于明末战乱、日本德川幕府的支持等原因,纷纷东渡扶桑,形成了一次移民浪潮.与此同时,也掀起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中国向日本进行文化传播的又一次高潮.在这过程中,中国人在宗教、哲学、医学、建筑、书法、音乐、武术以及造船业等方面都对日本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明末清初西方耶稣会传教士来华,对我国的天文学、数学、地学、物理学及火器制造等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说明了各国之间科学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明末清初学顾炎武十分重视金石字的考释。顾氏的金石字考,在勘正金石碑刻误字的同时,对石刻碑中的俗字、武后制字、避讳字也能一一指明。此外,对于碑刻中的一些语词,顾氏也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16.
《北京档案》2007,(5):45-45
知心大哥: 说起顾炎武这位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史学家,人们就会想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脍炙人口、曾激励多少志士仁人的名言.  相似文献   
17.
《上海档案》2007,(9):31-31
马仁杰、李珍在《档案学通讯》2007年第2期撰文指出,自古以来,"史档不分家"。在档案概念未出现之前,档案的角色其实就是历史工作者眼中的史料(历史文献、文书资料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的需要,逐渐区分开来,但这并不能割裂它们之间的固有联系。明末清初,"档案"一词开始出现,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当时人们对其实质和范围的认识并不清晰,其应  相似文献   
18.
明末清初对于词史而言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时间整体,是一个旧人渐去新人将生的特殊时期。在总体格局上是词人众多,流派纷呈,地域广泛;在时间发展上是由衰而盛,又复而由盛而衰;在人员构成上则呈社友群体、家族群体和女性群体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9.
明末清初时事小说兴盛,有其独特的文学背景。本文梳理了明末清初戏曲、说唱、词赋、诗歌等各种体裁的作品中讲述时事的情况,勾勒出时事小说兴盛的文学背景,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明末清初社会巨变中文学叙述重心的转移、文风的重大变化及新题材作品兴起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20.
彭建李笙清 《收藏》2015,(10):28-33
生活于晚明的文傲、明末清初的李因、清后期的廖云锦、清末的程蕙是明清时代具有代表性的闺阁画家。四位才女兰心蕙质,以秀逸之笔洗净铅华,于闲花静草、花鸟蝴蝶、山水景物之中寄寓人生,展现生活,彰显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